从不足2000头到3255头,短短一年多时间,晴隆县花贡镇一跃成为全县最大养牛大镇。产业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一群牛气冲天的“牛哥牛姐”们。
今年41岁的许振康是花贡镇白胜村养牛大户中的“牛哥”,2019年开始养牛,牛存栏从20多头扩大到如今的96头。
“这些年养牛能成功,除了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高人指点。”许振康说,他就是当地农业部门专家唐光辉。
“唐老师科班出身,对草地畜牧业有很深的研究,经常走乡串寨给养牛户们传授技术,普及市场知识。”许振康说,有次唐光辉现场授课,提到牛价目前降到每公斤22元至26元,已到谷底,是购进的好机会。许振康相信专家判断,马上奔赴内蒙古通辽市。
“当时一次入手110头,三个月后出栏,到手30万元的纯收益。”提起这事,唐光辉津津乐道,当地人也夸他“牛”。
许振康“牛”,还在融资能力上。他从开始养牛就不断得到银行的支持。
“今年贵阳农商银行修文支行就跨地区向我授信了400万元的贷款额度,我也顺利贷到首笔157万元。”正是这笔款,让许振康有了北上内蒙古的底气。
有政策支持、专家指导和银行融资,许振康的牛产业一路向前。这时,他没忘了乡亲们,得知本村另一位养牛大户罗伦彩遇到资金瓶颈,他伸出了援手。
“银行工作人员到村实地考察后,很快为我办理了170万贷款。”罗伦彩说。
有了资金支持,罗伦彩当即购进百余头牛。出栏后盈利十几万元。
和罗伦彩一样,花贡镇还有一位“牛姐”,河塘社区的李向妹。
李向妹把祖辈传下来的苗医药技术,用在牛病治疗上,将自家的牛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牛儿也有不健康的时候,比如感冒、拉肚子,我就用草药熬水混合玉米面喂食,几副药病就好了。苗药还使用在场地消毒、牛儿生仔的护理。”李向妹说,家里养有25头牛,加上养猪及政府补助,今年收入20余万元。
花贡镇,“牛哥牛姐”齐上阵,牛产业如火如荼。目前,花贡镇共有规模养殖场16个,养牛户364户,牛存栏3255头,年出栏1085头,年均带动125人就业,加上牛粪、饲草收入及土地流转费用等,总产值达2172万元。
“我们将培养更多的‘牛哥牛姐’,带动更多的群众养牛。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疫病防治、技术、融资等服务,健全饲草料加工、有机肥加工和活牛交易市场等产业链,力争2025年牛存栏达2万余头,让牛产业犇起来。”花贡镇人民政府镇长付贤圣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