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可靠支撑

——“科技现代化与科技创新”智库论坛观点集萃

论坛现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林 摄

编者按

11月18日至19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现代化与科技创新”智库论坛暨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理事大会在贵阳召开。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日本、塞尔维亚等国的智库机构专家、科技企业家代表围绕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等内容发表灼见。本报将与会专家观点整理集萃,以飨读者。

黑龙江省科学院院长刘春燕:

以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作用。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推动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支撑,科技现代化是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从目标引领层面上看,推动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创造发展新动力,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根基;从创新发展层面来看,推动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科技现代化是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根本要求,要坚持补短板、建长板、强能力、成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市场经济的提质增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此外,科技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共识,守住绿色生态资源屏障;以开放融合为核心路径,聚集创新要素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构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总经理王雪莲:

引领能源变革与转型

科技创新与数字赋能在助力能源安全、能源清洁和能源经济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能源安全上,通过供给侧提升生产链条的能源安全,从消费侧上创新分布式新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费门槛,使能源的使用者和供应者合二为一,优化能源的结构布局,从而保障能源安全。在助力能源清洁上,主要表现为化石能源的清洁化、清洁能源的规模化、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以光伏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光伏的组建成本下降了80%以上,风电的单机装机规模容量上升了80%,2022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占全球的44%,光伏占全球的42%。在助力能源经济上,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新模式加速改造传统能源行业的流程,提高效能效率,重塑能源的架构,架构出更环保的能源体系,也在培育形成一个能源益购、能源益链、能源益商和能源益电的能源生态。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胡建华:

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产业行动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贵州将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部署,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产业行动,加快向数字科技要产能,持续夯实数字底座、壮大数字产业、加快数字赋能、深化数字治理、优化数字生态,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探索贵州经验,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贵州力量。

全球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宾·彼得·腾森:

开放创新 共赢未来

技术在交融、边界在模糊,机构以及各种各样的边界能够更加交融,形成很复杂的网络合作生态系统,也带来了很多动力。“无国界科技”是学科、产业以及国家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产业协作、新想法的突破等形成的良好环境,并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不断进行优化。科技创新需要科学家的无缝合作,跨越洲际、跨越国家,共享协作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等构建开放式全球科学创新生态系统,让政府和机构职能能够在本地区、本城市加快推进创新和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建成了世界上门类体系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制造业面临着生产要素脱实向虚和产业外迁的双重考验,加快产业升级是制造业的唯一选择。从产业视角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存在从产业到科技之间的“死亡之谷”、有利于速度规模的发展模式和生态环境政策安排、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等三个痛点。需要通过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价值链提升,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夯实共性技术以提升行业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解决技术难题、资金难题、人才难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性的创新,把全球的创新资源、创新主体整合起来,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环境。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黄朝椿:

加强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供给

近年来贵州的数字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要推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数据的市场化配置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需求。由于数据自身的特殊物质形态和经济技术特征,数据要素市场是最为复杂的一个市场,主要表现为数据产权的二重性、数据价值测度的间接性、数据商品转化的困难性、经济性质的多重性、市场形态的多样性等,基于五个复杂“特性”的交叉,数据要素市场成为买方信息占优的市场,正好跟二手市场、“柠檬市场”相反。正是在这样一种市场机制作用下,道德风险将会发生,如果任由市场机制发展将会出现市场萎缩甚至消失,这一结果称为供给侧引致的市场失灵,将会导致数据的卖方更加谨慎甚至不出售数据。基于WSR系统方法论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定量分析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对GDP的影响得出:在单一政策模式下,物理维投入模式对GDP的增长影响最大;在组合政策模式下,“物理维+事理维”投入模式对GDP的增长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特别要注意物质技术的投入。基于市场的设计理论研究认为,要形成一个稠密顺畅、市场行为简单和安全的市场机制,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管理体制、市场体系、要素供给、数据安全、数据技术发展等六个方面发挥作用。

贵州科学院院长廖飞:

以变革性技术推动产业变革

不管是工具技术还是能源技术,新技术革命将涌现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运输电动化等新的工具机和耗能技术。未来技术将集中在智能化和新型能源领域,以工程化、实用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等为主。贵州应抓住机遇,围绕气电和“智能+”等变革型的技术,先从机械化着手,再推动自动化、信息化,最后实现智能化,通过技术预测变换未来技术革命的加速通道,在同等产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节省人的脑力或体力,共同推动新的技术变革。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范永海:

科技支撑山地农业现代化

贵州山地农业存在山地占比大、品种技术大面积推广难、耕地质量不高等三重制约,拥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农业品种品质优势明显和农旅融合前景广阔等四个方面优势。山地农业现代化要牢记“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打好“食物牌”;筑牢生态屏障,发展低碳农业,打好生态牌;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精品农业,打好特色牌;完善立体种养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打好“立体牌”;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打好“农旅牌”。在围绕科技赋能上,重在通过抓种源创新,做实种业“芯片”;抓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抓好“示范田”,促进成果转化;抓好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抓智库建设,为“三农”献计献策。

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波:

大数据治理融合科技创新发展

大数据促使科学研究范式发生变化,下一阶段的科技创新将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科学模式。大数据治理融合主要分为大数据管理技术、处理技术、分析技术和治理技术等四个层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整体发展,未来数据与应用将进一步分离,以促进数据要素化竞争。在治理方面上,数联网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标准规范和客源社区是重点。在大数据管理机制上,从单域到跨域数据管理,促进数据要素的共享与协同,发展高能效大数据管理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处理技术上,将来近数据处理成为突破性能瓶颈的重要途径,系统设计将从拓展性优先发展到性能优先。在分析技术上,从单域单模态分析到多域多模态融合,实现广谱关联计算。在东数西算上,注重以互联“1+N”架构推动算网融合,构筑多样算力服务生态,建立算网云资源接入和云计算一体化调度机制,实现跨地域资源互通、跨架构资源纳管、跨服务商任务调度。此外,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是三大支撑,并将形成大智能。

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

贵州发展时空信息产业有很多优势

贵州发展时空信息产业已经有很多的优势。第一,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大力支持贵州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第二,在新基建建设方面,贵州已经建设了37个数据中心,其中超大型14个,成为全球大数据、数据中心最聚集的地区之一。同时,贵州正加紧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打造城域超算互联工程,正在建设数盾工程,构建以超级计算为核心的先进算力安全运营体系。第三,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方面,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贵州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大数据学院或者相关专业。这些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贵州发展时空信息产业抢新机的优势。打造时空信息产业首先需要全要素、全时效基于数字孪生实景三维高精度地图,在云服务体系下,实现地图实时更新,为终端用户实现实景三维高精度实时地图服务;其次是采用新一代PPP、RTK技术,在大量算力的支持下,实现云端实时差分,为各行业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实时地图服务。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思齐:

职业教育要抢抓产教融合新机遇

职业教育要抢抓产教融合发展新机遇,一是构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大数据智能终端、社会数字化改造、集成电路、现代服务业等重要产业,同时要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深化新工科、新商科、新农科专业集群建设,打通专业群的通道,建设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数字人才的培养体系。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发挥学校人才和专业的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来开展创新,实现职业院校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不断产出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三是开展数字化社会服务。要主动面向社会开展数字技能的社会培训服务,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及资源,构建以服务终身教育为重点的网络学习平台。要强化多元的数字技能培训供给与数字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面向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开展大数据分析、软件编程、工程软件等数字技能的培训,持续提升新形势下职工岗位的适应能力。

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山: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贵州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结合职业教育的创新,构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为时代迫切需求。由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高校、职校和企业共同筹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生态圈。通过共同体的建设实现了融构互建,育人新篇,助力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数字驱动,精益制造,加速制造业数字化技术创新迭代、产品生产链升级、产业供应链转型;央地协同,东西联动,打造需求带动、产业驱动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典型样本,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帅海乐:

实现低碳智慧融合创新发展

随着低碳化、智慧化和融合化的创新发展趋势,未来建筑科技企业要实现低碳智慧融合创新发展,一是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制定创新激励措施,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推广科技创新成果,逐步培育出具有较大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二是要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通过创新发展明确培养目标,提升科技创新素养,推行导师制,为配备专业导师或导师团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三是要做好投资回报测算。充分考虑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所带来的长期收益,着重培育有竞争力的科研项目。四是要及时关注政策动向和增强适应性,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欧洲综合风险管理学会CEO亚历山大·约万诺维奇: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智库联盟作为一个高效和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国际平台,应该要打破常规思维。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做法是如何制定更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政策,因为它是一个指导方针,让我们了解新的风险、新的挑战,创造新的动作,也要去思考其中可能会引起的风险。又比如欧盟新CER指令的研究与创新,重点在借鉴别人的经验,通过把创新者、使用者和设定规范的监管机构聚合在一起,发挥各方效能。科技创新联盟的未来工作是要相互联系,让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一致,学习国际经验跳出传统思维,在有能源、产品、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内部,建立创新中心,加强合作、建立创新矩阵。

塞尔维亚科学促进中心国际合作部和科学推广部负责人多布里沃耶·拉莱·艾瑞奇:

让普通居民融入科学研究

塞尔维亚科学促进中心致力于在塞尔维亚及中欧其他地方承办宣传科技、建立科学与其他领域有效联系的国际项目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开展科学普及,如科学活动“五月数学节”,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日常生活以及其他领域结合进行科普。2018年以来,气候问题和人工智能成为两个共同关注话题,通过各种活动科普将科学研究带入社区,让普通居民融入科学研究中。通过与联盟合作,希望能开拓与有关研究院组织和其他团体合作的领域,探索塞尔维亚和中国的科技合作。

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理事长伍建民:

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智库

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智库应该要从6个方面着力:一是要把科技创新智库作为一个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服务于科学决策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同时要更好地进行双向互动,追求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二是要掌握科技创新智库的内在机理,包括要以科学、公共政策、创新理论等为工具,还要把历史梳理与现实分析、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结合起来。三是要补齐科技创新智库运行方面的短板,不仅要解决智库研究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的问题,还要解决研究能力不强、培训不足、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把广泛分布在各类学会和科创协会的人才不断汇聚起来,不断健全智库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推进机制。四是不断丰富科技创新智库的服务功能,要做强新型智库的核心功能,包括做好相应的支撑,支撑决策咨询服务,做好阐释和解读工作;要发挥新型智库的延伸功能,包括为关键的辩论、同行的交流,引智引技来提供专业成熟的平台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咨政型、平台型、推广型和评价型、学术型的产品和服务。五是要强化科技创新智库的成长支持,特别是要注重内容方面的牵引,加大对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成果转化、知识转移、产学研融合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支持力度。六是要畅通科技创新智库的发展路径,要对接创新扩散,知识转移、成果转化的诉求。推进综合化与专业化、实体化与平台化、开创性与封闭性、引领性与团结性等智库类型的合理布局。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杨辉:

探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在探索新型高端智库的建设经验:一是建设了新型高端智库的智力结构。设立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智库理事会,组建决策服务单元,构建研究支撑单元,完善科学组织和传播板块,成立了一些重大专题研究中心,构建一个矩阵化、网格化的智力结构。同时,还建立特聘研究员制度和“旋转门”的机制,与国科大建立科教融合制度,促进人才培养。二是打造“服务宏观政策,引领创新方向,服务创新发展,发展基础理论方法”的四维任务体系。通过承担国家高端智库的课题服务宏观决策,承担党中央、国务院各个部门交办的重大咨询任务,开展政策解读和理论文章阐释,包括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服务地方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报告,积极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方面的决策规划提供服务,创造性地提出智库双螺旋法。三是发展智库研究的工具建设,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基础的大国科技战略博弈决策支持系统。四是建立了上接天线、下接地线的信息网络体系。主要依托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与国务院研究室共建“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了解国家的重大决策;同时形成了主题突出、优势互补的调研点网络系统。五是打造高端智库品牌。积极引导舆论发声,逐步形成“文津论坛”“科学家月谈会”“科技突破前瞻”“源头技术预见”等论坛的品牌、智库传播的品牌、智库成果的品牌。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学立:

推进地方智库高质量发展

地方智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精准合理的定位、战略性前瞻性的布局、良好的运行体系。智库的发展需要遵循胸怀“国之大者”、符合地方实际、直面痛点堵点的基本原则,打造地方大计的政治智库、满足地方急需的思想智库和敢于突破瓶颈的行动智库。在智库的高质量发展体制路径上,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做好区域综合性特色学术组织和政策咨询机构;强基固本,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队伍建设;坚持开放创新,做破壁互通和体制机制优化的践行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地方智库战略性、前瞻性。要强化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观察能力,数据信息采集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整体解决能力;紧密围绕地方战略需求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深度服务地方发展。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开门办智库,探索智库与地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多元合作模式,优化地方智库与国家智库、国际智库之间,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构建地方智库矩阵,探索思想市场,强化协同赋能。

(内容整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陈其荣)

--> 2023-12-13 ——“科技现代化与科技创新”智库论坛观点集萃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1664.html 1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可靠支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