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兴义市国家级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最高亩产达1174.16公斤。”随着测产验收专家组测产结果公布,再一次刷新了贵州省水稻的高产纪录。
饭碗端得稳,农技是关键。亩产量实现新高,是万峰林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种植相关技术试验研究和超高产攻关、水稻创新种质资源品种筛选、超高产示范、栽培新技术、使用新机具、绿色高效肥料的集成应用的结果。
今年以来,贵州各级党政部门把粮食生产安全责任扛在肩上,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双线运行保障机制,党政、业务双线发力,确保粮油生产稳定。
科技是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研成果只有转化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去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会同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继续组织开展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激励近万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粮油生产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将水稻“两增一调”、玉米“一增五改”等高产高效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多地打破了粮食高产纪录,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揭榜挂帅”和农技人员提供的基础性服务,专家试验田转变为农民大田,高产品种转变为高产兼优质品种,专家统一集中管理转变为指导农民管理。据统计,今年全省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发布粮油生产关键技术创新榜单44个,各级农技人员组成2874个团队踊跃揭榜,9300余名高、中、初级职称农技人员分别包片指导,共完成粮油生产基础性示范服务570万亩,推动“专家田”变成“农民田”,“小面积高产”变成“大面积增产”。
同时,在各种惠农政策的“滋补”和各项山地现代农业措施的推动下,全省各地充分挖掘土地潜力,采取粮油复种、粮豆套种、稻鱼共生等多项措施,实现“粮经双收”,既稳“粮袋子”,又鼓“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