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阳明文化是贵州宝贵的文化“家底”之一,不论走多远,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发展好阳明文化,让阳明文化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历经五百余年的岁月洗礼,阳明心学始终绵延不绝,近年来“阳明热”更是重又兴起,相关的书籍、纪录片广泛传播,深受大众推崇。阳明文化的历久弥新,充分彰显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更充分证明,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阳明文化焕发时代生机,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包含的“致良知”“万物一体”“知行合一”等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贵州是阳明心学的诞生地,把握好传承好阳明心学的深刻内涵、挖掘好运用好阳明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今年7月,省委决定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位列其中,正式开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阳明文化的全新探索之旅,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贵州张扬文化自信、彰显人文优势的行动自觉。
敞开胸怀,打造更多文化自信名片。文化因互鉴而多彩,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开放的、包容的,阳明文化也是如此。阳明先生在修文“龙场悟道”,创立阳明心学,推动阳明心学和阳明文化传承发展,贵州“近水楼台先得月”,阳明文化园、阳明祠等文化IP逐渐成熟。然而,在这开放的时代推动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把视野打开、把胸怀打开。放眼全国,浙江是王阳明的故乡,江西、福建等地是王阳明的重要行经地,这些地方都对阳明文化的挖掘具有独特的意义,并进行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探索。在用好阳明心学诞生地这一优势的同时敞开胸怀,携手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一起打造更多文化名片,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培塑阳明文化核心价值,厚植阳明文化发展土壤,坚定阳明文化发展自信。
知行合一,打开更多实践转化通道。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为其核心观点之一,以经世致用为治学目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学,其包含的宇宙观、天地观、社会观等等智慧,对当下社会现实具有强烈指导意义,值得好好研究,充分将其中的养分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内驱力。一方面,传统哲学体系让当代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望而却步,对于古今文化差异的思考与理解亟须转化,要强化阳明文化的宣传普及,培育更多文化载体、打造更强文化品牌、开展更广泛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推动阳明文化从学术层面走向产业赋能,不仅要紧盯阳明文化园、阳明祠、孔学堂等重点场所抓实保护开发利用,更要通过精品打造、文旅融合等方式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让阳明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热”出效益。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阳明文化是贵州宝贵的文化“家底”之一,不论走多远,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发展好阳明文化,使之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坚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推动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阳明文化一定会不断从书斋文献中走出来,在黔贵大地焕发时代生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更强劲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