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正宽
每当初升的太阳照在鱼鳞般的瓦房顶,升腾的袅袅炊烟映照出祥和的光芒,那是故乡独特的流光溢彩;每当我们躲在屋檐下,静听豆粒般的雨粒敲击古朴青瓦发出的悦耳和音,那是老屋的声音。
俗话说:百样手艺百样好,荒年不饿手艺人,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掌握做砖瓦这门手艺,勤劳朴实的家乡人年复一年地一边制作砖瓦、一边耕田种地,在田野上、砖瓦间,依稀可以看出村里人生活的模样。
家乡所生产的砖瓦在当地小有名气,砖瓦在制作过程中是非常讲究的。首先要选择贫瘠不肥沃且黏合力好的泥土,用水浸泡,使泥土滋润,接着就是牵大牲口来回踩踏增加瓦泥的韧性粘性,然后逐一将泥土翻面三次,接着用刀把子特别长的沙刀砍三遍,再一次分离出瓦泥中的砂石。这样做出来的砖瓦才能经得起风霜和岁月。经过这些程序后,才获取可以直接进行加工砖瓦的软泥,集中堆放在角落里,盖上厚厚的杂草方便储存,等待备用。
一般在插完稻秧后,田野上就横七竖八地支起许多简易凉棚,远远望去,活像行军帐篷,这是砖瓦匠的工作间。通常,人们都要在凉棚边种上几株葫芦,让瓜蔓长上去,这样让凉棚既美观牢固,又达到遮阴避阳的效果,还能收获新鲜蔬菜。
每天早晨,人们首先将熟泥剁成大小合适的泥墙,再用弓弦泥刀切割成厚薄适中的泥坯,粗壮的双手将泥坯小心地捧起来,围在安装在车盘上的套着瓦衣布的瓦桶上(青瓦的模型工具),然后左手扶着瓦桶并负责车盘转动,右手握着瓦状泥抹子将泥坯压实在瓦桶上,先转动一圈,待泥坯均匀压实在瓦桶上后,在泥坯接口处“啪啪”拍打几声让其无缝衔接,然后用泥抹子不停蘸水或刮或压,直至将瓦坯打理得光滑匀称,再用弯尺裁切出等高的瓦片,并迅速地放在向阳处晾晒。
砖瓦的制作一定要选择天气。暑天是做砖瓦的黄金时间,因为天气好、白昼长、温度高、泥坯收水快、成型好,效率高。所以,这段时间砖瓦匠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出门,即使大中午也不休息,下午更是天黑了才肯放下手中的活。
一排排整齐堆放的泥坯彻底干透后,天气逐渐转凉,农事也逐渐减少,这时砖瓦匠将会迎接既紧张又开心的时间——把泥坯放入瓦窑煅烧!村民们你帮我,我帮你,延续着当地自古留下来的传统。在装窑现场,大家会按照身高的高矮自觉排队形成自然的流水线,相互协作,有说有笑。
对于砖瓦匠,装窑也绝对是技术活。既要保证瓦片受热均匀,又要保证在煅烧的过程中瓦片由于收缩而不垮塌。烧砖瓦,属于火中取宝,来之不易。什么时候烧小火、什么时候开大火、什么时候封窑,砖瓦匠要准确观察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和瓦片的收缩程度后精准把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学会掌握火候。火候大了则会出现不规则的奇形怪状,或是粘在一起无法分离的瓦片;火候不够,则会出现不耐用的红瓦。
接着就是放窑水,放窑水实则是给瓦窑灭火的过程,同时也是给砖瓦上色和增加硬度。窑水放少了,火就不会熄灭,砖瓦的那层釉就会继续燃烧,这样既影响硬度,又会出现红瓦;窑水放多了,砖瓦则会出现淬火过度,这样砖瓦就是一堆粉渣,一碰就碎。窑水放得合适,才会获得光滑、敲击有声的青瓦。
每次开窑是瓦匠们最激动的时刻。这是一年辛苦劳动的成果,都希望自己的砖瓦声、色、形样样都好,盼望卖个好价钱。从瓦窑里运出来的砖瓦一定会按照等级堆放。好的用来卖,一来可以让自己的价格有底气,二则留个好口碑,希望来年顾客络绎不绝。
如今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砖瓦制作越来越少,不过那样的匠人匠心、那种勤劳、互助都留存下来并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