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
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通过,而贵州赤水,作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早期代表,成为6个捆绑申报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30万赤水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赤水申遗全程的亲历者,现任赤水市政协主席吕平如此表述16年前启动的赤水丹霞申遗之路。
2007年,吕平上任赤水市旅游局局长,走遍了全市95%以上风景名胜的他,对赤水丹霞地貌情结颇深。
赤水丹霞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的丹霞地貌。
同年,由湖南省建设厅牵头组织粤、湘、赣、闽、浙五省的丹霞山、崀山等9处丹霞地貌景区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工作,已开展一年。
“外省申遗步履紧锣密鼓,而我们赤水却后知后觉。”细心的吕平发现,从丹霞地貌形成时期来看,“中国丹霞”项目中,缺少青年期丹霞地貌代表,而赤水丹霞的加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2008年初,具体负责申遗事项的赤水市风景名胜管理局在贵州省政府批示下挂牌成立,吕平兼任副局长,正式统筹赤水申遗工作。
机构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便是环境整治。年利润1000多万元的水电站说拆就拆;长达112公里的露天电缆光缆说埋就埋;834根旧电线杆说移就移;1183户民居说改造就改造……如此急难的任务,要在次年9月前完成,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资金筹措、安置水电站员工等大量挑战摆在眼前。
吕平回忆,2009年夏,为宣讲申遗工作重要性,提振申遗工作士气,赤水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赤水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攻坚动员会”。
政府职能部门向市民分发申遗工作宣传材料,医院、学校、工厂自发组织队伍上街宣传,而动员大会的“赤水万人签名”活动,更是30万赤水市民团结一心的真实写照。
看着上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郑重地在申遗横幅上签下名字,那一刻,吕平和同事们感觉30万赤水人民仿佛站在自己身后,倾力支持申遗团队工作。
载入赤水申遗史册的万人签名后,市民们热情高涨,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赤水申遗步伐明显加快。
“通过参与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赤水市对生态保护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获取外界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让我们30万赤水人民对于自然遗产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得到进一步提升。”吕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