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2月5日召开的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消息,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进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大,形势依然较严峻,把缓解压力目光聚焦到基层,是当务之急。基层一线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人才成长的沃土,也是施展才干的舞台。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要在培养和输送基层人才队伍方面发挥优势、承担责任。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很多时候基层一线招不到想要的人才,而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基层工作也在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为基层培养能堪重用的青年人才,强化教育引领、优化专业设置、注重引导实践是高校需要着重强调的内容。
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择业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一些高校就业工作更多侧重于就业服务,对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相对较弱。高校要做好引导,积极将择业教育、职业观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心理指导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良品质,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后易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焦虑,也反映了一些高校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特别是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基层工作中难以发挥所学服务发展。当前,在贵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进程中,对人才需求缺口尤其是基层一线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高校可深入开展调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办学优势,根据发展需求加快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高校也要引导学生用好实习机会提升实践能力。实习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旨在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结合实际看,必须改变一些高校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的情况,让实习真正发挥锻炼就业能力并与社会相磨合应有作用。高校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更加强调实习的实际价值,帮助学生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等不得、急不得,也慢不得。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实,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满足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