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星辰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贯之守护好中华文脉。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要之责就是要清晰守护好中华文脉的重大意义,在为什么要一以贯之守护好中华文脉上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守护好中华文脉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和把握守护好中华文脉的重要性,为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无论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能断,都必须一以贯之守护好中华文脉。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
一以贯之传承好中华文脉。传承好中华文脉,必须清晰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要坚定文化自信,一以贯之传承好中华文脉,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培元,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走向新的高度,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一以贯之展示好中华文脉。展示好中华文脉,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立足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思路、话语、机制、形式上不断创新,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可以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就不可能真正繁荣发展,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展示好中华文脉,就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要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培育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