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施平
清晨,乌江河畔,烟波袅袅。沿河自治县思渠古镇,沿街热闹的叫卖声、汽笛声拉开了新一天的序幕。
思渠镇上庄村的龙凤山庄农家乐老板冯小安,一早开着小车到镇上采购新鲜食材,“头一天店里已经接到了7桌预订,今天要准备大约50人的饭菜。”冯小安说,生意最好的时候,1个月能有6万多元的营业额。
上庄村地处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是霸王谷景点入口的必经之地。在景区的带动下,开店半年不到,眼看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冯小安又在农家乐楼上新装了标准化的民宿,可同时接待40余人住宿。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庄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治理,整治人居环境,开展绿色惠民工程,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同时,发展经果林、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擦亮生态“金招牌”。
走在上庄村干净整洁的入户路上,金黄的银杏、土家族特色楼房、土家族“摆手舞”和山歌……引来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良好的生态是我们村的安身立命之本,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我们在全县率先开展了整村推进‘三格式’化粪池基础设施全覆盖,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上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倪海凤介绍,目前全村已推进实施“三格式”化粪池100余个。
同时,上庄村通过“村级收集-镇级转运-县级处理”闭环模式,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有效解决乡村生活垃圾问题。
“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冲水式蹲便厕所,安装了24小时热水器,生活污水都自动接入地下封闭的‘三格式’化粪池,厕所没臭味,家里干净敞亮。村里文娱设施、亭台长廊样样配齐,生活也更舒坦了。”村民田小琴说。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建设宜居生活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目前,上庄村发展经果林300余亩,发展规范化的民宿6家、农家乐5家,先后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特色少数民族村寨,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8万余元。
环境好起来,乌江绿起来,乡村美起来,生活富起来。上庄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沿河自治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效能提升,推动乡村“塑形铸魂”工程。同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采取包保“文明责任区”“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等多项举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解锁文明城乡生活的“幸福密码”。
处处有新招,村村有新貌。走进沙子街道南庄村,白墙黛瓦,院落整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前,丰收图景、农耕文化、文明礼仪、孝道传承……一面色彩艳丽、主题鲜明的文化墙映入眼帘。
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丽娟介绍,为提升乡村内在气质和治理效能,南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责任区,建立日常监管和常态保洁机制,形成“网格责任区集体打扫+农户门前三包”的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模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村容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不仅如此,南庄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平台,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政策宣传小喇叭、移风易俗进万家等文明风尚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群众日常。
一股新风正吹遍南庄十里八乡,将南庄村“全国文明村镇”“金招牌”越擦越亮。
乡村增颜值,生活提品质。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实施农村厕所革命4100户,农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成“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示范试点100余个,建成县、乡、村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470个。并通过举办李花节、采李节、桃李欢喜采摘节、稻香节、柚子飘香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为乡村振兴赋能,为美丽村庄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