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闭幕后,贵州迅速以千团万场“七进”大宣讲、“理论宣传二人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等,推动大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认真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学习宣传发行。
“山潮水潮,赶不上人潮。乡村振兴,人气从哪里来?”麻江县委党校讲师刘运辉道出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乡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靠人才靠什么?”省劳动模范、麻江县水城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彬感同身受。
“理论宣传二人讲”,理论专家和先进典型互动,坚持讲理论与讲实践相结合、讲道理与讲故事相贯通,讲的是中央和省委精神,说的是身边故事,暖的是群众心窝。截至目前,3054支宣讲队已开展6700余场宣讲,覆盖听众55万余人次。《“理论宣传二人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被中国政研会评为“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并名列全国案例首位。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研究宣传阐释也须深入推进。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8家新型特色智库提质增效,部署推动“黔学”研究,深入开展“贵州缩影”“贵州样板”“贵州新路”“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等重大专题研究,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界把双脚踏在大地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稳步增长、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从《“黔”进的力量》理论互动宣讲节目解群众思想之惑、理论之渴,到推出“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专刊,从用好“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到编辑出版高质量通俗理论读本,新思想浸润民心、润物无声。
推动传承创新,文化事业产业枝繁叶茂
11月13日,长达5个多月、近10万人参与的2023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圆满收官。以“讴歌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涵盖14项主体活动、15项配套活动的2023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再次以阶段性重要成果诠释“文化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反映文化惠民实效。
近年来,贵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传承再添动能——
10月22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正式面向社会公众试运营,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展现“高昂的旗帜,不绝的队伍”,获得广泛好评。
10月19日,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发布,围绕扎实推进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从9个大的方面,系统科学制定了128项重点工作举措。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地、王阳明悟道地与阳明心学诞生地、多民族和睦共处的聚居地及曾经卫所屯广布的军事战略要地。实施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正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多彩贵州这一风景线必将因此而更加亮丽。
“出圈”!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贵州考古第八次获得该荣誉。目前,贵州已包揽中国考古奖项大满贯,并入选1项“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申报1项“世界文化遗产”。韩国中央日报发文点赞“历史的回声,正在今天的贵州大地上不断回响”。这些考古发现,成为续写新时代贵州故事不竭的文化源泉。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不久前,历史大剧《丁宝桢》在央视热播,实时收视率持续领跑全国黄金档。在2023第十九届中美国际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上,《这一站,贵州》获“最佳电视纪录片”一等奖,电影《云上南山》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用文化艺术展现贵州形象、见证伟大时代。电影《峰爆》、歌曲《心远天高》、《好儿好女好家园》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小说《傩面》、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获鲁迅文学奖,音乐作品《守望·撒麻》获中国政府“群星奖”,京剧《阳明悟道》夺得梅花奖,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高山清渠》《丁宝桢》等接连登上央视黄金时段,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花灯戏《红梅赞》、黔剧《腊梅迎香》等文艺精品持续激发创造活力。贵州省影视拍摄服务中心揭牌,影视产业发展开启新征程。
文化惠民扎实推进——
7月25日,贵阳市民迎来贵阳市北京路大剧院(原北京路影剧院)首场演出。阔别十余年后,北京路大剧院正以全新面貌打造全省文化惠民重要阵地和城市文化新地标。
贵州积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多彩贵州艺术中心和省文化馆建设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培育和擦亮“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全民阅读品牌,健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贵州文库》《阳明文库》等重大出版工程,加快建设“贵州古籍数据库”,古老文化瑰宝正以数字化方式走进大众。
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今年1至10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游客人均消费额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12.5%、119.6%、106.3%,旅游业呈现加快恢复增长强劲势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贵州坚持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把文化注入旅游产品、景区景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景区,丰富荔波小七孔、黄果树瀑布、梵净山、万峰林等自然景区的人文内涵;依托旅游市场激活拓展文化资源,强化对苗绣、蜡染、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
体制改革蹄疾步稳——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融合双向互动、不断深化,组建多彩贵州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打造国有文化资产投融资平台。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构建起全媒体矩阵,实现事业产业两分开、采编经营两分开。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以实施“智慧广电”战略为重点,全力推动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贵州出版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努力做强做优。多彩贵州网搭建“一码贵州”“多彩宝”等数字经济平台,通过员工持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壮大主流舆论,时代强音激荡黔山秀水
殷殷期许寄深情。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探访苗寨化屋村,走进惠民超市、基层社区,给各族干部群众送来新年的美好祝福和党中央的关怀慰问。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全省人民对总书记的衷心拥护爱戴,领袖与人民心相连、手相牵的画面,全媒体全方位的立体传播,让世界感知这个国度、这个时代的伟力所在。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近年来,全省新闻战线坚持“深挖、提炼、扩面、广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进乡村振兴一线俯下身、察实情,以饱满热情感知发展脉动、生动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省内宣传浓墨重彩,中央媒体对贵州报道亮点纷呈。
主题宣传高昂响亮。
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强信心 开好局”“多彩贵州·非凡十年”等主题宣传讲好贵州故事。《善用辩证法 坚持两手抓》《勇立潮头谱新篇》《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等20篇乾兴平署名文章陆续推出,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紧扣重要节点,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召开组织矩阵式传播,围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进行“大兵团”作战,擦亮贵州开放自信形象。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这十年·贵州”主题新闻发布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舞发展士气。
擂响奋进鼓点,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战线全情投入、聚力鼓劲,持续吹响发起总攻的集结号、冲锋号。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开展“千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一件件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疫情防控紧急关头,全战线闻令而动、倾力而为,充分报道抗疫措施成效、感人故事。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中宣部组织中央和贵州媒体100余名记者,行进5个市(州)37个点位2000余公里开展采访报道,描绘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助力旅游“井喷式”发展,夏季旅游集中宣介,冬季文旅探访持续深入。
坚持守正创新,融媒传播有声有色。大型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热播,勾勒出大踏步前进的贵州缩影,融合传播指数居全国热播纪录片第一位。贵南高铁贵荔段开通运营,70余名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的体验式采访让“旅游专线”更加红火、“地球绿宝石”更为闪亮。万峰林半程马拉松体验赛开跑,上千名记者感受贵州美景、推介贵州旅游,掀起“以体促旅”“体旅融合”热潮。
国际传播创新有为。
2020年9月22日,贵阳。“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举行,向全球介绍中国脱贫攻坚重要成果,展示“贵州实践”。专题宣介会入选2020年党的对外工作十大新闻。
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贵州声音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承接中宣部指导的“大使圆桌论坛”,组织19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开展生态文明贵州行及论坛活动。连续开展“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建党百年·红色之旅”等主题采访,联合中国外文局举办首届“讲好全球发展故事”国际对话会,来自20余个国家的180位嘉宾展开深入交流。组建贵州省国际传播中心,打造“这里是贵州”国际传播旗舰品牌,中国贵州英文网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外文版政府网站。“宣传促消费”扎实推进,争取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贵州农产品公益广告,抖音挑战赛“戒不掉的贵州味道”播放量超22亿次。《有朋自远方来》《艺起游贵州》《最“贵”的绝招》等微纪录片、微综艺片在中阿卫视和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媒体融合走深走实。
从“相加”到“相融”,统筹推动省级媒体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天眼”“动静”“众望”等品牌愈发鲜明,“百姓关注”深入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民生新媒体平台。推动市(州)级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建成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并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发展之效叠加释放。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创新开展网上正能量传播工程,用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持续打造“看贵州”网上主题宣传、“多彩贵州有多彩”网络文化传播、“贵在有理”网上理论宣传等品牌,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繁荣向上向善网络文化。深入推进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信机构。坚持完善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网络生态治理,打造“多彩同心圆”品牌矩阵,全省网络空间持续绿色清朗。统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扎实推进。
厚植文明沃土,构筑自信自强精神新高地
“村BA”火爆出圈,“村超”持续升温,发端于贵州乡村的两场群众性体育赛事,正将大山深处的快乐与幸福持续传递到网上网下、国内国外。
从台江到榕江,人们透过乡村体育这一生动切面,对贵州乡风文明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村规民约成为赛事稳健开展的硬杠杠,村级志愿者自发护航成为文明风景线,平坦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好客的贵州老乡将家中床铺让给观赛球迷,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吸引游客驻足品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贵州大地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文明,是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近年来,贵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日益构筑起贵州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新高地。
重引领,强底气。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把握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以主题展览、公益广告、宣教活动等广泛营造浓厚热烈的社会氛围。1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全省各地星罗棋布,成为传承弘扬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创品牌,领风气。持续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等活动,不断激活人民群众创文积极性;贵阳市、遵义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盘水市、凯里市、仁怀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成风化人、引领风尚。
树典型,扬正气。时代楷模黄大发、排雷英雄杜富国、“诚信之星”邹家兄弟、最美教师刘秀祥,脱贫攻坚群英谱、新时代的贵州人、最美系列人物……在贵州这片热土上,一批又一批榜样模范、身边好人、平凡英雄层出涌现,以点滴精神之火点亮璀璨道德星空。线上线下常态长效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等选树培育、学习宣传,广泛展现了先进典型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
讲奉献,聚朝气。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近30个先进人物(集体)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多彩贵州·志愿黔行”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实名注册志愿者数量居全国前列。遍布街道、社区、校园的一个个“红马甲”,用点点微光传递爱与温暖,照亮新时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富脑袋”,“提心气”。充分发挥全省88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阵地优势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矩阵优势,推进“两心相悦”一体融通,合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融合平台,推动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志愿者管理、活动管理、任务发布、绩效考核等功能融为一体。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勇担使命再谱新篇。
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