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黔森
欧阳黔森部分文学作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实习生 左雨函
编者按
阅读之乐,在于我们能通过阅读,看见一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广阔的世界;结识一个个有趣的灵魂,获得精神的滋养;认识一个个地方,了解这个地方的生动活泼。
书香里的贵州,从有关贵州的书籍入手,通过对作者(总撰、主编)的专访,围绕书籍,又跳出书籍,拓展承载不同视角、不同时间、不同维度的贵州。在这里,人与书相遇,人与人相知,思想碰撞,知识流动,借由文字来体会贵州的意味,品读书香里的贵州。
果浆之获,在于蕴构。近期,从繁忙事务中抽身创作的欧阳黔森,在位于黔南州龙里县双龙镇的贵州省文联文艺人才孵化基地码文垒字已一月有余,报告文学、小说、剧本多管齐下,彰显出贵州省文学创作领军人物的“奋进”状态和实力。
烙上“贵州”印记的图书,从故事的沃土中生长,在读者的视野中绽放。十几年来,文学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莫道君行早》《水晶山谷》《非爱时间》,影视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二十四道拐》《奢香夫人》《绝地逢生》《雄关漫道》等,让欧阳黔森4次获得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4次全国电视“金鹰奖”、3次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两次全军电视剧“金星奖”、3次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剧本奖,及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奖项50余次。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称号,被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作为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的欧阳黔森是一个在管理事务和文学创作之间不断切换频道的作家,这种切换和循环需要持续不断的真诚和激情,需要脚踏实地的坚持和韧性,而欧阳黔森说,脚下的这片土地便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源泉。
贵州是文艺创作的宝库,丰富的题材为作家打开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新世纪之初,欧阳黔森聚焦红色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雄关漫道》,并将之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二、八套黄金时段播出。作为一部讲述红军长征故事的红色经典著作,《雄关漫道》在全国首次全景式地记叙了红二六军团鲜为人知的战斗历程,以历史脉络为主线,真实再现了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事迹。对当时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的文艺叙事是重要补充,用文艺的方式全面体现红军长征。
2006年9月,《雄关漫道》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突出的主题,准确的史实,精彩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让《雄关漫道》甫一面世就广受赞誉。作为中国言实出版社《百年百部红旗谱》书系的其中一部,《雄关漫道》也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再版。中国作家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曾联合在北京举办《雄关漫道》作品研讨会,20多位文坛名家激情评点,高度评价《雄关漫道》的艺术成就。
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称《雄关漫道》是一部取材新颖、格调雄浑、具有鲜明独特艺术个性的长征题材历史小说;著名作家陈建功认为《雄关漫道》作为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再现了鲜为人知的一段革命征程,为丰富长征文学的形象画廊作出了新贡献;著名作家王干坦言《雄关漫道》是影视和小说两线作战的结果,是纪实与虚构完美结合的作品。
“《雄关漫道》为读者了解那段岁月提供了一个阅读文本。”贵州读者余新说,欧阳黔森的这部作品有个特点,那就是阅读文字有观看电视剧的节奏,让作品在叙述故事时更干净、更简练。还有《奢香夫人》《花繁叶茂》《看万山红遍》等文学作品,也糅合文学和影视的表达方式。欧阳黔森表示,贵州地域文化丰富,关注本土题材,实际上就是在强化赓续本土文化。
欧阳黔森的文学跋涉侧重于小说和影视剧创作,长篇小说《奢香夫人》《雄关漫道》从文本走向荧屏。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星火云雾街》《伟大的转折》、电影《极度危机》播映后,更是把贵州的影视剧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贵州这片土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挖掘本土题材,讲好贵州故事,体现贵州精神,是我们贵州作家的责任和使命。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是高度契合的。”就贵州的红色文化,欧阳黔森说,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在红色题材方面发力,浓墨重彩再现曾经的光荣岁月,展示理想、信念与忠诚的壮阔图景,这样的图景蕴含着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
具有鲜明贵州味道的作品,既是一支生活变奏曲,也是一幅时代画卷,人们从中读到了山与水的交响,感知到了时不我待的奋进,这在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2018年《人民文学》连续刊发的3篇报告文学即《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分别以贵州播州花茂村、毕节赫章海雀村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汞都万山为对象,在今昔对比中承载了中国乡村脱贫与城镇发展的历史巨变,构成了作家报告文学的“脱贫三部曲”,彰显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文艺观。
记者:当年红军在贵州留下了大量遗迹和故事,这成为作家创作的不竭源泉。您的长篇小说《雄关漫道》和您编剧的同名电视剧,以及您编剧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都展示了那段难忘的艰辛历程。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好红色题材的挖掘和展现?
欧阳黔森: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的省份,也是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作为贵州的文艺工作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这是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曾经的峥嵘岁月英雄辈出,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那些壮阔的革命历史、不朽的民族英雄,就是最精彩的故事,无需去雕琢。在挖掘和展现红色题材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艺术的手法还原好那些故事,展示出那些激励人心的精神。
记者:贵州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上,贵州文艺界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请您谈谈文艺创作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系。
欧阳黔森:贵州有革命遗址2078处,68个县(市、区)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被破坏后就永久流失。正在规划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这些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运用。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更直观地去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当然也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形象的、更为鲜活的素材。
记者:贵州现在正在着力建设“四大文化工程”,您创作的许多本土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其实都与之有关。在您看来,如何才能让贵州的文化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欧阳黔森: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拥有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特别是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展示出了贵州文化的多彩和特色,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文化力量和精神支撑。扎根生活,深入挖掘,讲好贵州故事,传承好文化基因,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您是一位作家,也是贵州作家的领军人物,您如何带好贵州文学“军团”?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学读本?
欧阳黔森:我个人始终秉持一个理念,那就是在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时必须到现场探访和感受,所以不管是谁提供什么样的资料素材,不到一线眼见为实地访问,我绝不引用。我们也大力倡导广大作家勠力践行“四力”,用情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和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好声音,这些年“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在贵州文艺界已蔚然成风。目前贵州的文学创作,在思想和艺术的高度上,推出了不少精品力作。我们也期待着和读者、观众加强互动,共同促进贵州文学繁荣,延展“书香贵州”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