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雷山鼓藏节:苗族文化盛宴 乡村旅游名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 吴蔚

黄里苗寨鼓藏节活动现场。

11月30日,为期13天的雷山县西江镇黄里苗寨鼓藏节在意犹未尽中落幕。“我们寨子13年一次的鼓藏节,通过亲戚走动、同饮共乐让村民们互相了解和增进友爱,让我们黄里苗寨被更多人看到。”该村的“鼓藏头”杨凯平难掩内心的激动。

由于雷山县各村寨过鼓藏节的时间点不尽相同,有的早几天,有的晚几日。11月中旬,雷山县报德村、脚猛村、干角村就已开启2023年的鼓藏节活动,最晚村寨的鼓藏节将会过到12月。在2023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于11月16日开幕以来,这里不仅是当地群众的歌舞盛宴,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热点。

节日期间,拦门酒、跳芦笙、讨花带等丰富的民俗活动令人眼花缭乱。雷山以传统民族节庆为文化名片,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雷山县相关部门测算,该县11月11日至26日共接待游客48.4万人次,过夜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2亿元。游客覆盖了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客源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山东。

鼓藏节的前世今生

鼓藏节,苗语称为“nongx niel”,直译过来即为“吃鼓”,意译为“鼓藏节”,是苗族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鼓藏头”是由苗族群众选举产生,在鼓藏节期间掌管祭祀祖先和社会事务的人物。

作为至今仍在传唱的经典,《苗族古歌》之《十二个蛋》记录了苗族先祖姜央举办鼓藏节来祭祀蝴蝶妈妈的故事。在雷山,关于鼓藏节的起源,蝴蝶妈妈的传说是广泛流传和被接受的版本之一。

贵州省苗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哲学教授李廷贵在《简论苗族的社会组织》一文中指出,苗族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鼓社。苗族先民最早举行祭祖活动时,只祭祀女性祖先,鼓社用枫木鼓象征着女性祖先蝴蝶妈妈的安息之所。

在雷山苗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里,鼓象征着祖先,鼓是宗族的标志,一个鼓代表一个家族,是维系亲情血缘的纽带。所以,鼓藏节的仪式与活动都会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贵州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申敏长期从事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他向记者介绍,鼓藏节是近几年的说法,在历史上它叫“吃鼓藏”。吃鼓藏有着数百年历史,十二年为一个周期,苗族同胞遇到收成不好或是其它不顺心之事时便会举行“吃鼓藏”仪式,一次仪式举办三年。第一年为起鼓年;第二年为跳鼓年;第三年为送鼓年,其中送鼓年最为隆重。

“如今雷山的鼓藏节被简化了,一般是13年过一次,一次过13天,各村寨按照自己传承多年的纪年法则记事、过鼓藏节。”雷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雪解释道,因为各村寨过鼓藏节的时间有所不同,所以从全县来看,年年都有不同的村寨在过鼓藏节。

苗族文化的展示窗口

鼓藏节沿袭传承着苗族传统习俗,生动鲜活地展现着苗族的历史与文化。2006年,苗族鼓藏节入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雷山举办盛大隆重的鼓藏节,再次成为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

在舞动的芦笙场上,各式各样的黔东南苗族服饰、银饰成为场上的焦点。银饰上的篆刻纹样、服饰上的手工刺绣都蕴藏着苗族历史的文化烙印。以蝴蝶、鸟、鱼、龙为主要内容的纹样表达着苗族先民在迁徙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很多期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头上的银花帽伴随着苗族妇女轻快的步伐碰撞出欢快的响声;芦笙悠扬婉转的曲调声与衣服上银饰“叮叮”的碰撞声相得益彰,愈发悦耳;跳舞的男女老少一圈又一圈地将吹芦笙的小伙们围了起来……

在现场气氛的带动下,观众席上的游客们情绪高涨,随着芦笙曲的节奏舞了起来,芦笙场与观众席相互呼应、热烈欢快。

“非常喜欢开幕巡游和每个展演节目,让我对苗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会在朋友的带领下去村里体验鼓藏节。”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张丽云兴奋地说。

距离县城13公里的黄里苗寨同样热闹。11月24日晚上八点半,“鼓藏头”杨凯平举着火把点燃了芦笙场中央高高垒起的柴火垛,随着篝火慢慢燃起,盛宴开启。

在杨凯平媳妇和女儿的带领下,村民们盛装打扮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感受过节的喜悦畅快。

芦笙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苗寨,只要有人吹奏芦笙,其他人必定以舞蹈相伴。在芦笙场上,男子吹笙在前,妇女执帕摇铃在后,随笙乐而舞,左右交替前行,场面蔚为壮观。苗族同胞在传承中不断丰富“芦笙舞”的内涵,一到过节,便会以经典的芦笙舞来庆祝这欢乐时刻。

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

自2000年以来,雷山开始连年举办苗年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是第22届。苗年、鼓藏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成为了雷山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节庆活动,是雷山乡村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

申敏表示,传统的“吃鼓藏”是一种祭祀活动。如今的鼓藏节,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了更丰富的呈现方式:12道拦门酒、篮球赛、璀璨烟花、篝火晚会、姑妈回娘家、讨花带……传统民俗文化的神韵同现代生活气息相得益彰。

在申敏看来,鼓藏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旅游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是现代语境下“非遗文化+”的立体化呈现。“做好鼓藏节的活态传承,最重要的是将鼓藏节与今天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申敏说。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雷山创新宣介模式。11月12日,雷山非遗与腾讯公益联手推出“雷山鼓藏节邀您答题”非遗互动项目,截至11月17日,6天时间内共有240万人参与“雷山鼓藏节邀您答题”活动,平均每天35万人参与答题,传统文化搭乘着网络传播,获得更多影响力。

雷山县副县长梁定华介绍,此次苗年暨鼓藏节系列活动以“民间自办、市场运作”为主导,重点突出鼓藏节文化特征。在充分尊重每个村寨节日习俗的基础上,号召具有承载力的村寨广泛让游客参与到村寨中,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鼓藏节,丰富村民的收入渠道。

鼓藏节前,雷山县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生态服务平台“智游雷山”苗年节地图功能上线,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具备游客接待能力村寨的节日活动、村寨介绍、旅游产品等上线到平台,以供游客及时查阅,方便出行。

“过鼓藏节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以前从未有过的。黔东南人民淳朴、热情的民风深深地感动了我,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和朋友再来黔东南。”在雷山住了两天的江苏游客杨佑鸣感叹本次旅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民族文化带火一座城,一座城映射出多样民族文化。“非遗+旅游”,让更多人看到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也展示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活力。

--> 2023-12-0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 吴蔚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0827.html 1 雷山鼓藏节:苗族文化盛宴 乡村旅游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