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赓续百年版画薪火 再续“贵州美术现象”新篇

长沙观众观展。

历经近七载,走访贵州近百名版画家,从2000余幅作品中精选展出184幅,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多彩高原·时光流痕——百年贵州版画巡展”全面梳理了贵州一个世纪以来的版画脉络,自8月19日在贵阳启幕以来,累计吸引上万人关注打卡。

11月30日,该巡展在第三座城市——长沙落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展览还将陆续走进广西、重庆等地,助推贵州文化“走出去”。

“无论是早期与新兴木刻运动紧密相连的源流,抑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全国版画展上的成就,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为贵州美术界里程碑,以版画为主力军的‘贵州美术现象’,乃至新世纪年轻版画家的崛起,其丰硕成果已成为贵州现代美术史中一段重要史实。”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说,贵州版画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太多精彩纷呈、面貌各异的优秀作品,如同使人过目难忘的黔山秀水一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百年时光荏苒,在贵州这片多彩的高原上,孕育了一道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20世纪80年代,贵州一群富有创新精神的美术家相继推出众多个展或联展,展出作品所蕴含的强烈主体意识和鲜明地域特色引起国内外关注,震撼了中国美术界,被称为“贵州美术现象”。

其中,贵州版画艺术以灵感和创意,将自然、人文、历史凝结于时代的印记中,记录了时间的流变,传承着代代版画人的艺术情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刘立超 实习生 左雨函

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同步发展

“我出生于1931年,可以说与中国现代版画同龄,成年后又在贵州从事版画方面的工作,亲历了贵州版画发展大部分过程。”今年92岁高龄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发书表示,贵州虽地处西南一隅,但贵州的版画创作和发展跟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同步的。

20世纪30年代,伴随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风起云涌,鲁迅先生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班,把“以刀代笔,放刀直干”的新兴版画艺术带到中国,中国艺术史上便开启了“新兴木刻运动”的恢宏篇章。许多贵州籍文艺青年经历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投身新兴木刻运动,同步开启了贵州现代版画的先声。

毕节人林青是最早的播种者。1933年,林青从上海回毕节后创办“草原艺术社”,王树艺成为其中一员,也由此开始他的木刻创作生涯,作品《狱中记事》还选载在《抗战八年木刻集》。

同时,还有一批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或直接加入“一八艺社”和受其精神影响的贵州籍学子刘式型、方小石、秦元魁,以及长期在黔工作的麦放明、黄守堡等多名青年学子踊跃参与木刻创作。抗日战争时期,贵州举办的木刻运动十分活跃,产生广泛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艺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成为贵州版画发展的带头人。当时在贵州省美协从事版画创作的金逢孙和王麦杆也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参与者,都曾积极投入抗日木刻运动。

贵州版画艺术起步早,发展快。根据当时贵州省美协出版的《贵州美术工作十年概况》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省内主要报刊发表的版画作品有417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版画家走向生活,以激越饱满的情绪,并借鉴民族民间绘画创作具有浓郁生活气息,体现时代风貌的作品,从而丰富版画的创作内容,同时也扩展了版画艺术的表现空间。

周发书介绍,当时的贵州版画界,除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老版画家王树艺、金逢孙、王麦杆、方小石等,还有从老解放区入黔的军旅版画家潘中亮、申根源、刘宗河、杨田力、杜国敏等,以及一批贵州本土美术家吴家华、贾宜群、龙开朗等,和从全国艺术院校分配至贵州的美术家蒋志伊、蒲国昌、胡贻荪等,他们的版画作品紧跟时代,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潘中亮的《大破天险窗子洞》,蒙绍华的《布依寨安上了电灯》,贾宜群的《三更时分》,吴家华的《荒原苏醒》等是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960年的全国美展上,贵州就有王树艺、吴家华、贾宜群等6人的7件版画作品入选,在全国23个省市的入选件数中居前10名。

这些作品展出后,有4件被全国报刊发表或美术馆收藏,分别是吴家华的《吴兴春和民兵》、龙开朗的《林海》、周发书的《乡邮待发》、董克俊的《谈心》。此外还有王树艺的《莫道乌江天险,而今等闲飞渡》,吴家华的《骤雨还晴》,金逢孙的《金色的山坡》、蒲国昌的《天下大事》、孙烽明的《枪是俺家的传家宝》等都是当时引起关注的作品。

走上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路

1972年以后,随着全国文艺活动开始复苏,贵州版画创作活动也逐步恢复,凭着前期积累的深厚力量,逐步走上了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之路。

在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滕维平眼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贵州版画界和全国文艺界一样,迎来了文艺的春天。

其间,贵州版画家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画展,在中国美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被称为“贵州美术现象”。如:1985年蒲国昌等一起举办的“半截子美展”,1987年2月和1989年3月举办的“王平现代艺术展”(版画、陶艺),1987年举办的“王建山、熊红刚现代艺术作品展”,1988年举办的“董克俊版画展”,1987年6月和1988年6月举办的“刘隆基、闵如刚版画展”,1989年3月举行的“曹琼德版画艺术展”。

每场展览都气氛热烈,引起业界关注,给中国美术界留下深刻印象。《美术》杂志1990年第6期专门推出《“贵州现象”面面观》特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贵州现象启示录》专著,对“贵州美术现象”从学术上给予高度评价。

“陆续推出的系列个人版画展和联展,意味着贵州版画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展出作品既包含贵州本土地域特色,又显示出不同艺术追求所形成的个性,侧重于对原始艺术表现主义的关注,强调艺术语言与情感的呈现。”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裴临风认为,这些具有独特文化样本的“贵州美术现象”引起关注和反响,也促使版画家们重新审视贵州高原的本土文化根脉,探索贵州版画本土化形式语言的建构。

此外,胡贻孙、钱筑生等一批优秀版画家,他们坚持自身的风格,努力探索持续创作,使贵州版画艺术在改革开放之初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该时期,老一代版画家王树艺、蒙绍华、潘中亮、刘宗河等继续焕发青春;吴家华、蒲国昌、董克俊等中年版画家进一步发挥中坚力量;刘隆基、钱筑生、滕维平、曹琼德、王建山等青年一代逐渐成熟进入贵州版画舞台中央。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0余所美术院(系)先后开设版画专业、版画专业研究室或硕士研究生点,贵州省美协多次举行院校应届毕业生美术作品展览,贵州多措并举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版画新人,充实壮大贵州版画创作群体。

当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中国版画家协会为表彰贵州版画家作出的贡献,1991年授予王树艺、金逢孙、王麦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兴版画家‘鲁迅版画奖’”;1996年授予贾宜群、潘中亮、蒙绍华、吴家华、蒲国昌、董克俊、龙开朗、胡贻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1999年授予曹琼德、王建山“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作为20世纪80年代极为闪亮的一个时期,“贵州美术现象”代表着贵州地域艺术的辉煌。

其后,贵州版画创作成果丰硕,本土版画家在全国各大展中成绩斐然,极具地域特色的版画作品相继在海内外展出,并被美术博物馆收藏。新世纪贵州版画创作保持以往的精进和拓展,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自身裂变与跨越。

立足脚下土地注重地域文化表达

老中青几代贵州版画家乘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为贵州版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贵州版画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的年轻版画家沿着前辈的脚印,在探索版画的道路上,语言形式和表现内容方面形成了更加多元的局面,也更注重贵州的地域文化表达。

“‘贵州美术现象’是贵州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我现在还不断从前辈的作品汲取养分,感受本土地域特色及蓬勃的力量感,感受他们对贵州土地和人民的真挚情感。”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朱剑坤表示,他想在传承前辈们对贵州本土热爱情感的基础上,借助更丰富的技法、观念、题材,赋予其作品一些时代性特质,怀着情感去创作产生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2000年以来,贵州版画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色,画家们不再局限于对美术形式的探索及地域性、民族性的表达,艺术观念、技术语言和画面呈现都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与当下的时代环境及文化生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如今,贵州本土版画教育也很兴盛,几乎每所高校都有版画专业,可以带出很多学生。”2002年,贵州版画学会会长曹琼德任贵州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以来,同省内版画界人士持续推动文化活动,助力贵州版画与全国交流。

如今,贵州版画在人才的结构性、创作的丰富性、教育的完整性、学术的当代性和专业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版画创作群体,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

在此次“多彩高原·时光流痕——百年贵州版画巡展”上,展品中也能找到接续“贵州美术现象”新篇的优秀力作。如:朱世伟的《屯山蝶韵》《高台地戏》《与鹤共舞》,朱剑坤的《谈兵》《亘古姿韵·桫椤》,夏玉清的《桥上的风景》《启示录》《成昆铁路》,潘慧明的《脚步》《支撑》,高云峰的《不能忘却的历程》《变迁》等。

“展览汇聚了过去一个世纪来贵州版画艺术家们创作的100余件卓越之作,按四个时期的主线将作品分类呈现。”展览策展人、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聂森说,展出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向全国观众呈现贵州版画艺术的多样性、创新性和独特魅力,为贵州版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起新的平台与契机。

独特的地域和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及民族民间艺术给贵州艺术家提供无尽的创作源泉,几代版画人以激情和不懈努力,创作出具有贵州特色和面貌的美术作品,形成贵州山地版画突出的精神品格,从边缘走向前沿,崛起于中国绘画界。

“‘贵州美术现象’让贵州美术走向了中国艺术舞台,如今的‘百年贵州版画巡展’则接续该现象蕴含的精神内涵,展现新时代的贵州风貌。”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百年贵州版画巡展”项目负责人王建山说。

--> 2023-12-0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0825.html 1 赓续百年版画薪火 再续“贵州美术现象”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