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乡村振兴如何留住人才

“牛司令”为年轻人乡村创业作示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摄影报道

←吴国邦(右一)在实践中摸索肉牛养殖的技术要领。

↓从牧草种植、肉牛养殖到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需要更多人才。

“现在农村外出的年轻人里回乡创业的特别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少之又少。”谈起乡村振兴,贵州省人大代表、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国邦认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也是瓶颈。

吴国邦本人,就是一个从城市返回乡村创业的年轻人。2018年,他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放弃了上海金融公司工作,返回家乡黎平进行黄牛养殖。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他投资200万元成立合作社,买来100多头黄牛,开启了创业之路。

落脚农村后,他发现,在牛棚里工作并不比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简单。

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经验、缺少技术,吴国邦因牛群感染疾病损失了十余万元。这让他深刻意识到,要搞好乡村产业,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必不可少。

吴国邦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总结经验、钻研学习。为了弄懂黄牛养殖和疾病防控知识,他频频请教当地兽医专家,还奔赴云南、毕节、安顺等地学习相关技能。

短短几年,他已经转变为当地闻名的“土专家”“牛司令”,通过养牛示范带动村民致富,形成“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统一销售+产品营销”的肉牛全产业链。

如今,合作社扩建至4000平方米,存栏黄牛从40头发展到500余头,产业覆盖8个乡镇16个村寨,实现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合作社还新开辟100亩巨菌草种植基地,为扩大黄牛养殖产业提供了草料保障。

“经历过这些,我更希望其他人能少走些弯路,把风险降到更低。”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吴国邦开始把目光投向身边的父老乡亲,“我建议他们尽量少去集市上买牛,因为很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我一般会帮他们调理好,按照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他们养,再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保证农户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村民更好地发展养殖产业,他不厌其烦给当地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跟踪、应激处理、兽医出诊,教导他们如何预防黄牛感染五号病、结节性皮肤病等常见传染病。

同时,他还寻求到更高水平专业人士的支持,时常邀请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学者,为村民们现场传授养殖知识,实现节本增效。

这些年,吴国邦发现乡村产业振兴要直面人力资源“少、老、低、偏”的现实。当前,他的合作社员工主要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普遍年龄偏大、知识技能偏弱,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变化。“防疫、管理、销售等这些都需要技术,需要人才。”

成为省人大代表后,吴国邦经常走村入户听民声,认真反映选民的诉求。在今年的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针对黎平县产业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鉴于当地市场主体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建议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大家领办草地畜牧业,带动群众一起增收致富。”吴国邦建议,对有这方面意愿的人员,尤其是具备养殖知识的技术人员,能鼓励他们来到乡村,帮助村民们更科学有效开展养殖生产。

吴国邦表示,将继续提议加强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作用。他建议针对乡村产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应开展更精准、更精细、更实用的技能培训服务。

“我想通过产业留住年轻人、留住人才。”吴国邦坦言,村里有天然牧场,又有养牛传统,要让更多青年人才看到返乡创业的大好前景。“我相信投身乡村也能大有所为。能人带动下,乡村定能全面振兴。”

--> 2023-12-0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摄影报道 乡村振兴如何留住人才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0818.html 1 “牛司令”为年轻人乡村创业作示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