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青贮玉米饲草料生产种植示范。
→贵州黄牛品种资源基础良好。
日前,在黔西市金碧镇新兰村,贵州省现代山地畜牧循环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牧草种植基地的1700吨全株青贮玉米全部收获,经过发酵加工后成为优质饲料,它们将供应给贵州黄牛产业集团黔西市有限责任公司养牛场使用。
该公司作为全市肉牛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饲草料需求大,以往都是从外地采购,造成养殖成本高。近年来,在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和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指导下,黔西市在本地大力推广种植高产青贮玉米和牧草,破解了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饲草料供应不足难题,现在基本实现本土供应满足肉牛饲料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科技破解肉牛产业技术瓶颈的实践也发生在思南县。
思南黄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同时由于生长速度慢、体型小、产肉率不高,导致农户养殖积极性不强,养殖数量减少;加上多年的无序杂交,造成思南黄牛种质资源品种退化,纯种数量骤减,急需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围绕思南黄牛产业这一科技需求,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在思南县建设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从种源保护、品种选育、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对影响生长、繁殖、肉质等重要性状的种质资源基因开展精准鉴定评价工作,促进良种培优,是思南黄牛产业发展的基础。”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莫本田介绍,在体系技术支持下,当地制定实施思南牛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技术路线,筛选优秀黄牛个体,建立遗传背景清楚的肉牛遗传档案,建设思南黄牛保种场,为品种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目前,一批遗传性状稳定的思南黄牛种质资源得到保护,正在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鉴选培育。当地已将黄牛产业作为主打产业,正在加快推进思南黄牛国家级种质资源保种场申报工作。
解决制约黔西、思南肉牛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是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破解全省肉牛产业技术瓶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它们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助推贵州地方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肉牛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明确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人说,贵州地方品种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开发利用不足、饲养技术管理模式粗放,导致牛肉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迫切需要科技赋能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为解决产业发展中这些共性瓶颈技术难题,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力量,从肉牛种质资源保护、良种培育、良繁体系建设、疫病防控、良技良法配套、饲草料加工等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全过程攻关,引进和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集成了贵州肉牛杂交选育技术、可视人工高效输精技术、疫病现场可视化诊断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模式,引领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集成新技术后,为保障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与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深入融合接长“手臂”,在肉牛养殖重点县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将科研、推广、培训三项工作有效衔接起来。
2023年,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5个肉牛养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集成展示引进培育肉牛新品种和养殖管理新技术、新模式。基地同时作为养殖户的学习培训课堂,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体系专家团队定期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会,推广示范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15项,集成高效养殖技术10项,培训农户、农技人员104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