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红色、清新的绿色、耀眼的金色,三种不同的色彩在施秉县白垛乡交织融合、相互辉映,描绘出一幅富美多彩的新画卷。
距县城约18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4.7%的施秉县白垛乡,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发展以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为核心的红色产业,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优势的绿色产业和以优质烤烟、精品水果、中药材为特色的金色产业,构建起“三色经济”产业体系,实现村集体经济“增实力”与“增效益”的双提升,“三色经济”产业常年可稳定实现经济收入6000余万元。
擦亮红色品牌
红色,是白垛乡的重要底色。位于该乡的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施秉县重点红色旅游基地,“悬崖遁奇兵”的英勇战斗故事流传至今。
记者走进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陈列馆,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展现在眼前,仿佛战争年代的烽火犹在,英雄之气久久不息。
“保护红色遗址,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白垛乡党委书记郝稳介绍,抢抓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和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机遇,白垛乡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资金1416万元,建设完成了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红六军团黑冲战斗纪念广场、红六军团黑冲战斗纪念园、黑冲战斗遗址陈列室、红军书屋、红色驿站、红军长征体验路等红色基础设施,修缮维护5处红色遗迹、遗址,确保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并将白垛村建成省级红色美丽村,推出了精品红色研学旅游路线。
据统计,今年以来,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累计接待各级单位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教育现场教学、培训、参观等各类活动323期次、3.4万人次,其中县内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7批次、3506人次。近年来,红色文化也带动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发展农家乐7家,农户增收达50余万元。
激活绿色资源
冬日暖阳透过窗棂在房间洒下斑驳光影,窗外青山如黛、绿意盎然,一盏茶、几碟农家菜,三五好友围坐一起,松弛感油然而生。
施秉县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缓冲区内,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世界自然遗产地优势和原生态农村特色风貌而建的白垛乡“云宿·黑冲”民宿,成了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来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周末或者节假日,房间基本爆满。”民宿负责人潘家美说,2021年,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890万元,建设了“云宿·黑冲”示范民宿和配套设施,一期有13个房间。随着游客的增加,又增加了二期工程建设。目前共有28个房间,40个床位。同时,还有休闲娱乐场所、室内外餐厅等,集红色研学、森林康养、旅游餐饮、休闲住宿等于一体。
林海深处、民宿吸睛,靠的是厚重的红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生态的农特产品。据悉,白垛乡充分发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效应,积极撬动东西部协作等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森林康养、旅游餐饮、休闲住宿等于一体的“云宿·黑冲”特色项目。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4.3万余人次。
壮大金色产业
依托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两个优势,白垛乡持续巩固发展烤烟、黄金脆梨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黄桃、太子参、黄精等特色产业。
“今年收购烟叶5.15万担,烟农收入8464万元,担均价1643.58元,同比增加102.58元。”白垛乡烟草站站长肖祥伟说,白垛乡种植烤烟历史悠久,是黔东南州最大的烤烟种植示范乡,常年烤烟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
1.59万亩烤烟、1850亩精品水果、5000多亩中药材……今年,白垛乡的金色产业欣欣向荣。
“今年采摘约10万斤黄金脆梨,预计收入15万元。”白垛乡白垛村种植黄金脆梨已有10余年,因果子个头大、品相好、口感甜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白垛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树理说,“今年的黄金脆梨开启了‘云销售’模式,已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还在研发梨膏、代饮茶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红色文化、绿色资源、金色产业,三张靓丽的名片呈现三种不同的色彩,为白垛乡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让乡亲们的日子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