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深刻领会质量文化内涵要义。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构建具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其一是超越,其二是唤醒,其三是放权,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通过沟通交流,把“自上而下”的外部质量保障与“自下而上”的组织文化要素整合为一个整体。严格说来质量文化是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从心理和文化上对质量的高度认同,并在行为上从制度约束内化为行动自觉,使其发挥出比制度约束更有效的作用。
构建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文化的载体或者体现形式在于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全周期,以及学校各部门、教师、学生、社会及用人单位全员参与,也是涉及人、财、物以及机制、制度建设的系统工程,并且还是一个协作协同,不断更新完善、动态调整的一个过程。只有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条件保障、运行机制、完善制度方面着手,才能构建和夯实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深植质量文化理念、打造各具特色的质量文化底色。虽然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行遵循基本的原则与规范,但是质量文化却不能照搬照套,应挖掘、塑造、培养和形成各具特色的质量文化。如医学类高校应该弘扬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质量文化;师范类应发扬身正为范、德高为师的质量文化。其他高校应该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优势、服务区域及对象构建不同的质量文化。
质量为先,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对标对表满足基本办学条件和相关标准指标要求。当前针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主要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只有兼顾好投入与产出、规模与效益,把质量永远放在办学的首位,实现量与质的协同并进,协调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