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六盘水市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一辆辆装着铝液的运输车辆有序行驶。960摄氏度的电解铝液,从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生产出来后,运往哪里?
记者在双元铝业的下游企业找到了答案。通过“抬包运输车”,滚烫的铝液直接进入园区企业生产车间,企业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协同生产。
在铝产业园内,这样的“无缝衔接”式协同生产每天都在上演。从上游电解铝的生产,到中游加工铝材,再到下游各行各业铝制品的应用,环环相扣的铝产业链,将水城区的铝企业连在一起。
今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六盘水市水城区铝制家居产业集群榜上有名,跻身“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强”。今年1至10月,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实现产值55.68亿元,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决心。
从无到有 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从2016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0家企业、55个项目,铝液经过就地4轮转化,变成50多种产品,水城经济开发区真正实现了对铝的“吃干榨净”,推动铝液100%就地转化和铝材100%就地精深加工,促进了铝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发展。
走进双元铝业生产车间,宽敞明亮的车间一经投产就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动化操作。机器设备高速运转,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序作业。一路走过各车间,可以看到从铝液到各类铝制品的完整演变过程。
铝制品是六盘水重要的金属产品。每年,双元铝业都会生产14.5万吨电解铝。为了将电解铝的附加值发挥到最大,水城经济开发区按照“1+3+N”模式,陆续引进铝线杆、铝卷材、圆铸锭、铝型材、铝模板等下游铝加工企业入驻。
若论电解铝的产能规模,水城经济开发区与清镇、兴仁等地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然而,水城经济开发区却形成了贵州电解铝产能最小,但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眼下,我们把发展重点放在二期项目上,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双元铝业副总经理吴翔介绍,二期项目投用将新增20万吨电解铝液产能,实现营收约60亿元,满足下游需求的同时,将带动全产业链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从有到优 全产业链加速壮大
每天,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铝液抬包运输车从双元铝业开出,5分钟后,这些原液直接进入下游企业的火炉内储存。
火炉的另一端,是生产车间。车间内,生产线“火力全开”,滚烫的铝液经过冷轧、退火、连铸连轧等一道道工序,变为了一根根铝扁锭、一卷卷铝卷材……
从技术创新“单飞”到紧跟“链主”抱团发展。作为生产铝扁锭、铸扎铝卷的中游企业,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距离“链主”双元铝业厂区不远。“公司每天要消耗180吨铝液,因为与‘链主’无限靠近,我们的成本大大降低。”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怀应说。
装载车间内,工人正将刚生产出来的铝扁锭捆绑装车。普通的铝液经过加工,由低端初级原料变成了高附加值、高性能的铝合金新材料。这些铝杆将从水城发往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加工成电饭煲内胆、新能源电池材料,开启一块铝的“破圈”之旅。
“入驻园区、靠近资源,实现‘铝液不落地’全产业链循环,最大程度支持水城铝产业集群发展。”为充分开展“链主”企业培育行动和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水城铝产业园区累计招引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恩信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铝产业上、下游及配套企业项目入驻。
从优到特 “链”出发展新动能
切割、折弯、铣孔、喷漆、组装……在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历经数道工序,一个个铝镁合金商旅箱顺利出厂。
“我们主要定制化生产20寸、18寸的商务旅行箱,销往粤港澳地区,专注于高端市场,目前市场反响不错。”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张云凤说,企业的落地填补了六盘水市商旅箱行业空白。
铭恒新材料仅仅是一个点,其实,六盘水市铝产业集群一直在做延链补链强链的努力。
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条智能炊具生产线,在冲压生产线上,一块铝圆片仅需几秒即“变身”为小巧精致的电饭锅内胆;今年4月,贵州恩信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专注于铝制品深加工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主要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壳铝板带、电子元器件用铝圆片、灯具和炊具铝圆片、铝板等产品……
产业乘风而起。六盘水扎实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致力于推动铝产业从原材料向新材料提升、由材料向装备进军,形成一条价值链趋向高端、产品链趋向终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高端铝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