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文菂 摄影报道
11月22日,正是贵安新区党武街道赶集日。集市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特色餐饮、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生活用品、鞋帽衣物……长长的摊位在道路两旁排成整齐的长队,不少拎着帆布袋、购物袋的大学生穿梭其中。
“刚刚在街上吃了一碗羊肉粉,逛完再去吃那家牛杂汤。”在贵州大学物理学院读研一的罗依然挽着两个伙伴,在集市上“逛吃逛吃”。接地气的美食,抓住了他们的胃。
“一天两锅,不到中午12点就卖完了。”牛杂汤锅摊位老板李勇往刚烫好的米粉里淋上满满一勺牛杂,浓郁的香味瞬间四溢。
近期,贵安新区党武街道的集市在网络平台上十分火爆,李勇的牛杂汤锅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前来品尝,“不同吃法各有千秋,这些学生娃娃喜欢得很!”
“周三是党武街道固定的赶集日,一直人都比较多。不过前几周开始,这里被大学生‘占满’了。”商贩朱兰告诉记者,“我们价格便宜,买卖得很干脆。”记者看到,她经营的小商品摊位前,一直挤得水泄不通。
“这里的袜子10块钱3双,比学校附近商店便宜。”贵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大一学生王庭汉和两位室友一起体验赶集,他拿出新买的运动袜说:“质量还不错,好穿的话以后都来这里买。”
党武街道赶集日的烟火气,与周边大学生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也让集市店家看到商机。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商家不断更新产品,推出更多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小吃、服装、零食等,也出现了许多“按需定制”的商品。这些“新消费者”和传统集市里的商户,在熙来攘往间“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