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力”的认知与实践,是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命题。2021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曾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这两个成语带给我们的,已然不仅是辩证法的智慧启迪,更是方法论的科学指导。
尽力而为是必须有的态度,要求我们瞄准目标、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根据现有条件尽最大努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必须正视的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贵州还存在着诸多短板与差距,奔向共同富裕的征程必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精准发力又火力全开,才能把为民实事办好办实,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成果。一时一事全力以赴固然不难,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需要久久为功。所以,尽力而为,不只是要在“尽”上无保留,更要在“为”上能长久。
量力而行是不可缺的智慧,要求我们考虑长远、科学谋划。量力而行,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强调的则是尊重客观规律,提醒人们做事情不能脱离实际。鞋大了容易摔跤,鞋小了难以走远,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这是每个人该有的自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同样需要这样的自知:盲目求快、好大喜功容易脱离实际;只考虑一时利益而不考虑长远效益,注定不可能行稳致远。量力而行就好比量脚穿鞋,只有在“量”上下功夫,深入调研分析,找准群众诉求,才能精准发力、科学谋划。当然,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项实践不仅要注重事前论证,还要强调事中协调、事后长效。所以,量力而行,不只是要在“量”时精准,更要在“行”时稳妥。
力,形之所以奋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彩贵州定能稳扎稳打、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