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执法服务前置助力高质量发展

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蓠芊

“我们曾因不懂消防知识,把罐装液化气报警器错装成天然气报警器,差点出问题。”11月15日,贵阳市某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查时,指出了餐厅存在隐患和违规事项,并为餐厅开出了问题“清单”,提醒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完毕。

这是一次执法服务前置的典型案例。通过将综合执法关口前移,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服务在前、普法在前、提醒在前、警示在前、检查在前,实现服务更优质、执法更高效、成效更明显。

据悉,今年以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探索建立事前服务、事中化解、事后修复的执法服务前置工作机制,转变执法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提前普法到位、宣传到位、提醒到位。截至目前,共送法上门800余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包”900余个;为企业“体检”300余次,帮助整改轻微违法问题700余个;指导帮助企业依法修复信用信息13起,减轻企业融资限制、准入限制和投标限制等不良影响。

除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也是重点。

“在云岩区,‘毓秀路周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在建设前期遇到城市树木迁移、城镇排水、破路手续等需多头申请的问题,当时很头疼。”施工方贵阳城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袁涛说。

通过整合资源,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协调水、电、气、讯多部门联合项目方解决“审批难”“申请难”“处置难”等痛点堵点难点,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一直以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都是城市管理问题中难啃的硬骨头。在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摊主何志超(化名)正忙得不亦乐乎,“我现在每天都能上街摆摊,收入更稳定。”何志超开心地说。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柳毅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爱心临时摊点”,摊主何志超患有强直性脊椎炎,家庭比较困难,合法摆摊是他的心愿与诉求。

在兼顾民生保障和市容维护需求的情况下,经过实地勘查与调研,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协调白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属地街道办等部门,为何志超增设了爱心临时摊点,增加收入来源,解决其燃眉之急。

“我们正在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周边进行摸底排查,进一步掌握摊主实际情况,在规范经营同时予以帮扶,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柳毅表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拓展执法服务前置工作领域,并在法定处罚幅度范围内,明确对依法不罚、从轻和减轻处罚的适用情形和标准,形成执法服务长效机制,以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

--> 2023-11-27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蓠芊 贵阳执法服务前置助力高质量发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0221.html 1 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