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烽,把市场行为引入农村“五治”,是该县先试先行的大胆尝试。
农村“五治”不是一次性工程,据负责石硐镇服务的息烽润民建设公司执行董事郑传照介绍,合理引入市场行为,即解决了农村“五治”改革中,只建无人管的行为,同时,让群众更为方便地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郑传照介绍,作为公益性微盈利服务机构,服务站按照“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四位一体”模式管理,按照“保本微利,服务群众”为收费标准,为村民提供下水道清污、旧房拆建、水电路网维修等服务。
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该公司通过基层信息员收集到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派遣技术人员上门核价、报价,群众根据报价,核定是否交与公司维护。据了解,由于带有政府公益行为,公司报价往往低于市场30%左右,贫困群众则根据有关规定由政府补贴,然后公司将石硐镇分成几条主线,组织维护人员统一采购,统一维护,既节约了维护成本,又方便了群众。
“‘乡村保姆’真好。”村民李大哥日前想请工人拆修自家的老屋,市场要价为6000元,他电话联系管护服务站下订单,结果只花1000多元就完成了老屋拆修。“这里还可以帮忙清掏厕所,第一回点单可以享受免费服务1次,之后就是每次清掏五六十元一次。”村民班大姐说。
“我们还给村民发了‘明白卡’,有需求可以打电话下单。”郑传照告诉笔者,服务站还助力“治垃圾”工作,帮助清运当地农村生活垃圾100余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物近50吨;为了反哺社会,公司今年还出资一万余元购买了洗洁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用于补贴各村村民“五治”积分兑换工作。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来干,服务公司的引入,良好地解决了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还能完成机制的长久。而我们只需要考核公司是否从群众利益出发,符不符合规范。”息烽县农村“五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该公司还将引入便民微信群的管理模式,加强服务,让群众遇到困难上传下达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