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修文

推进精细整治 提升乡村颜值

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村貌环境。

修文县六桶镇坪山村人居环境整治。 邹华 摄

王文忠 张德全

修文县扎佐街道高潮村,新建院墙周围种满各类花草和蔬菜,菊花、一串红等花卉正热情盛开,在阳光中争芳斗艳。

修文县谷堡镇乌栗村,道路整洁通畅,河水碧绿清澈,院落舒适温馨。道路两旁用砖头砌起花池和围墙,花池内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围墙镶嵌着陶坛、石磨等,村内环境干净而整洁,路灯、路牌等设施完善。

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大屯村,四围高崖云蒸雾绕,峡谷风光美如画卷。村民的庭院,家家户户绿荫叠翠、鸟语花香,热情盛开的紫色三角梅,粗壮如树的仙人掌,果实累累的柚子、石榴,成了这座传统布依族村寨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

走进修文的乡村,一个个精致的花园、菜园、果园,生机勃勃,赏心悦目;道路、民居、庭院干净整洁,在青山、溪流、古树的掩映下,充满着诗意,呈现出一村一景,一户一景的美丽画卷。

今年以来,修文县集中开展房屋乱建、车辆乱停、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秸秆乱烧等“八乱”整治,推动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和乡风文明自治机制,营造环境优美、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宁静的村庄四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全县村村实现沟塘清澈、卫生清洁、院落清爽、村貌清新、环境清幽、田园秀美、庭院优美、家风和美、民风淳美、精神丰美的“五清”“五美”目标。

夯实支点 “治”出干群凝聚力

修文县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农村“八乱”整治走深走实。

发动群众凝聚“思想力”。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以各类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为引领,化身宣传员,通过坝坝会、党员会、群众代表大会等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最通俗的语言围绕农村“八乱”整治工作进行讲解,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和发动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做到家家动员、人人参与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共召开农村“八乱”整治坝坝会1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

组织群众凝聚“行动力”。全县各村(居)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众参与,积极加入农村“八乱”整治中来。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号召下,对河道沟渠、村寨道路、庭院院坝、房前屋后等进行清理,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形成了“大家的事大家干”的良好局面,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动每家每户从自家庭院做起,开展净化、绿化、美化行动,通过自身动起来,让村寨美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集中整治县级30余次、乡镇级480余次、村组级12000余次,累计动员群众40万人次。

依靠群众凝聚“幸福力”。以群众为中心,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征求、听取、采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强化宣传引导,把群众的想法融合进农村“八乱”整治中去,依靠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补短板、强弱项,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有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截至目前,共计推出农村“八乱”整治新闻报道300余篇,宣传小视频50余条,走访群众满意度高于95%,群众知晓率高于90%。

消除盲点

“治”出农村新颜值

修文县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重点区域、短板弱项,致力消除盲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

清“死角”。重点对村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沟塘河道等区域的生活垃圾、枯枝落叶和不易发现的卫生死角等进行集中彻底清除,对村内主干道采取专人清理,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问题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对经常出现问题的区域,加大清理力度,并对乱丢垃圾和乱堆物料的群众进行劝导说服,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和杂物的出现。截至目前,已清理生活垃圾约1.5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100余处,清理庭院20000余户。

扫“盲区”。将各乡(镇、街道)相对比较偏远的村寨、长期无人监管的村寨、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寨、城乡接合部村寨进行集中整治,由属地政府牵头建立常态保持机制,彻底解决盲区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扫的问题。

治“顽疾”。从最脏、最乱、最差的问题下手,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干起,从上年度督查情况较差的村寨及重难点区域发力,全力以赴攻坚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把握重点

“治”出管理常态化

建立“清单管理+督查调度”推进工作机制,以整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提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农村“八乱”整治全过程工作。

定期调度。每月拍摄《乡村振兴“八乱”整治镜头对准旮旮旯旯》视频,考核情况在县委常委会上通报,问题所涉辖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现场认领、现场表态,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常态,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委书记、县长每季度带队深入到村实地调研,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困难和问题,其他分管县领导每月调度,强力推进该项工作高效开展。每个季度组织开展全县农村“八乱”整治现场观摩会,以“现场会”加“成效展”的办法,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

建章立制。结合各村(居)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修文县2023年农村“八乱”整治工作方案》《考核办法》对工作目标、整治内容、工作措施、工作要求、评分细则、责任包保落实责任制及负面清单进行明确,对“八乱”整治监管指导部门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强化部门业务指导;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整治包保进行责任划分,确保责任到人;对负面清单进行梳理,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镇村有效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督查通报。充分运用好考核指挥棒,自2022年12月开始,县级成立专项督查考核组,将每月督查提档升级为每周督查,随机抽取村(居)进行实地考核,并对抽查的问题进行整改督促,对连续3周排名靠前的乡(镇、街道)进行授“红旗”,连续3周排名挂末的乡(镇、街道)进行亮“四色”警示牌,同时主要负责人向县委常委会作检讨发言,让“八乱”整治工作真正“动”起来、“严”起来、“实”起来。

融合散点

“治”出农民幸福感

修文县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大事小事,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整合项目。将农村“八乱”整治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五治”“星级文明户”评选、荣辱榜(红黑榜)、文明积分等工作有机结合。截至10月,卫健、教育局、人社、金融服务、商务等部门合计为175户“十星级文明户”兑现了优惠奖励。

整合力量。各村(居)考核结果作为联系帮扶县直部门文明城市考核重要参考,计入年度分数,促进县直部门工作人员下沉帮助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整合各类领取财政性补贴人员、公职人员及志愿者等力量,形成乡镇科级干部包村(社区)、乡(镇、街道)干部职工包组、村干部包路段和自然村寨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常态化巡查整治队伍,解决工作有人落实的问题,常态长效做好“八乱”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县直部门共下派13000余人次参与联系农村“八乱”整治工作。

整合资金。对工作开展排名靠前的单位部门,制定《考核办法》,明确奖励措施,整合县级相关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不断鼓励先进。

找准焦点

“治”出示范与特色

修文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农村“八乱”整治工作列为全县十件实事之一,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净、绿、美”提升转变。

转变群众观念。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农村“八乱”整治工作,农民环境卫生观念显著提升,参与整治积极性逐步增强。通过政策宣讲、培训宣传等,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可以改善村庄环境,还有利于促进卫生健康。特别是各地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厕所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以制定村规民约为依托,实施门前“三包”,并通过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形式,营造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新风尚。

推出特色品牌。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立体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出个性化、特色化专项行动。

打造示范带动。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在每个乡(镇、街道)打造3个“八乱”整治示范村,对每一个村寨、每一家农户、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沟渠、水塘都全面推进整治行动,把基础条件好的村作为第一个农村“八乱”整治示范村,采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通过示范村的带头引领,带动辐射其他行政村齐参与,持续推动从“点美”向“全美”提升,将“脏乱村”变为“明星村”。

--> 2023-11-24 修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0084.html 1 推进精细整治 提升乡村颜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