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还是不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赵湘黔。
赵湘黔在云岩区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百腊井小区住了近20年,邻里亲戚、父母的家都住在附近——可这一切的好,都抵不过她对小区的不满。
说是小区,楼栋不少,但没有物业,楼前屋后盖满了车棚、煤房,仿佛一条旧裤子上打满了补丁。路面坑洼不平,下水管腐蚀严重,遇上下雨天,赵湘黔只能挽起裤脚蹚泥水过马路。
因忍受不了小区的老与旧而动了搬家念头的,不光是赵湘黔一人。
居住环境的品质,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只有改造,方能聚拢众人心。
“要想小区‘重获新生’,首先要加强管理。”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书记、主任廖书英说,改造之前,小区选出了业主代表成立业委会,由业主自己管理小区一切事项,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要改造老旧小区,头一个问题便是:改什么?
“改造涉及上下水管、绿化、停车、道路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廖书英说,改造项目必须分轻重缓急,首先满足居民最迫切的需求。
资金有限,如何用在“刀刃”上,用到居民的心坎儿里呢?困难催生了新办法:让居民按需“点菜”。
社区采取召开坝坝会、入户征集等方式,征集居民需求。“每一位普通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决策中,共同决定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廖书英说。
改造项目收集成功后,288户居民的生活因改而变。
2013年,百腊井小区开始第一次改造,拆了煤棚、刷了外墙、修了停车场、改了下水。根据居民呼声,施工方保留了楼栋前后的绿树,这些绿树和群众们一起,见证了小区的新生。
2017年,“靓丽工程”实施,搭雨棚、装护栏,统一更换沿街铺面门头,群众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2021年,根据“一圈两场三改”改造内容,重新提升改造路面,划停车位、弱电入地、增加书吧,家家户户笑语欢声……
让小区居民们喜出望外的是,经历了三次改造后,小区还利用改造后的新增空间打造了百腊井社区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休闲区、文化雕塑墙、双拥宣传阵地,并对凉亭进行了改造提升。特别是夏天,居民们三五成群在公园里下象棋、跳舞,小区里洋溢着互助友爱的气氛。”廖书英表示。
“饭后约上几个老伙伴,去公园晒晒太阳、唠唠家常,这日子过得真舒心。”之前原本打算搬走的赵湘黔决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