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坪玉
每个艺术家对生活都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但表达这种体验和感悟的方法和形式却各不相同。何苦是用国画人物画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他的画作如同一曲曲优美的山乡小调,充分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知。
何苦16岁跟尹光中学素描,学油画。1985年考上中央民族学院,师从全国著名画家金捷中、周秀青夫妇,改学国画工笔人物。
何苦以贵州为背景,画工笔人物,也画写意人物。他本人是汉族,但长期生活在贵州黔南、黔东南等民族地区,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感情。他的作品描绘生活场景广泛,从平凡的家庭生活到庆祝节日的活动,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全面深刻的展现。其中民族特色和山乡风情,尤以苗族、水族和布依族为最,成为他人物画作品的主体内容。何苦介绍说:“有一次我去龙里狗头寨采风,一户人家正在举行婚礼。只见一对男女青年在打闹,女青年的头帕被弄散了,那女青年在一块突兀的巨石上重新整理她的头帕,几只山雀在姑娘头上飞翔,脚下群山起伏,梯田层层,当时我没带照相机,只好静静地坐在她身后,记下她的举动。回家后,赶快着手创作。”这个故事和情节,成就了他入选“全国八届美展”的作品《蜡香时节》。正是有了生活的丰富源泉,何苦才能通过细腻且富有情感的笔触,呈现出少数民族人物的生动与真实。他的作品开朗清新,带有泥土芬芳的气息。在他笔下,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表情,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这种形象的生动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呈现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场景同时,构建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体验,形成了他创作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何苦的国画人物画的独特风格,还得益于他最初学画时的素描和油画功底。何苦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国画人物画用线“十八描”的基础上,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常常借用素描的方法,去强化画面的层次和光感。这使得他的国画作品,线条对比明朗,既有力度而又柔和、细腻。这种线条处理不仅赋予了作品优雅和流畅的美感,而且使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机。他不仅把素描的基本功和国画线条有机地相结合,还在国画的笔墨技巧运用上,恰当地借鉴了油画的构图和设色,既注重线条的流畅与优美,力求细腻而富有弹性;又着意巧妙运用笔墨,追求色彩的丰富和协调。力求自己的国画人物画作品,比例构图和谐,设色富有层次。特别是他的工笔人物,既带有某种西画的明暗意味,又不失国画的笔墨灵魂。能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国画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营造出作品不同的艺术效果。
何苦的创作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追求精湛的绘画技艺,还着力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他的创作,不只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而且力图追求富有诗意和哲学深度的艺术表达。因此,何苦非常注重作品的韵味和意境,总是期望通过简练而深邃的笔法,构建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内心感受。他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清江浣女》《荷塘月色》等气韵生动、和谐自然的作品。在绘画语言上,他还大胆糅合唐代仕女画家吴道子、张萱等不同形式和格调的线描法,作古法今用的探索。例如他的《苗族迎宾图》似乎就有效法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等作品的痕迹,而《苗乡三月》更明显是得益于张萱《捣练图》的启示。这些运用不同创作技法的作品,无论是追求“吴带当风”的张扬,还是体现“曹衣出水”的凝重,或氛围亢奋,或意境优雅,动静自如,都生动地表达了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客观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充分展示了画家创作技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出何苦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视角,也抵达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本质。
艺术作品是对社会主题与文化价值的传达,当代国画人物画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反映。在全球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在国画人物画中既融入时代元素,又保持国画独有韵味,达到创新与传承的平衡,应该是国画家们共同面临的课题。何苦几十年如一日,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成绩突出。但面对这样的艺术课题,短板和不足也在所难免。我以为,何苦至少还有以下可以努力的空间:
进一步从审美的角度认识生活。美学有个基本原理,叫作“距离产生美”。美术创作是个审美过程,人们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必须保持特定的时、空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画家的审美效果。常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缺乏空间距离的结果。而所谓“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是缺乏时间距离的原因;因此,艺术家在深入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进得去,出得来”。但何苦却似乎只是做到了“进得去”,而还没能很好地做到“出得来”。这表现在他的创作太实在,画面往往具象有余而空灵不足,趋于写实而缺乏想象力等方面,从而使得不少作品都没能达到相应的艺术张力。
融入新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打破传统的构图规则,尝试不同的构图和视角表达。突破工兼写的传统范式,运用更为自由和流动的线条,使细节的工笔与整体的写意达到灵动而有机融合。在色彩搭配上,也可以大胆突破传统的规范,尝试使用更为对比强烈鲜艳或抽象的色彩,让传统艺术也焕发出现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审美观念要进一步开放开阔,突破既有的审美局限。可以大胆尝试现代的制作手段和利用新的创作媒介,让作品在绘画材料,如新型合成材料或者有机颜料等方面有突破。探索使用混合媒介,将水彩、油画和国画的技法融合在一起,让作品表现出更为多元和立体的视觉效果,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不断创新。
以上都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我写此文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何苦能把山乡小调,唱出时代的旋律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