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专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

“双创”推动贵州非遗“出山”“出圈”

展示银饰作品。蔡兴文 摄(贵州图片库发)

游客在观赏蜡染展品。黄晓海 摄 (贵州图片库发)

龙佑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左雨函

在贵州苗绣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上,2023年标注了一个新的记忆点。今年9月24日,在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期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艺之卉时尚集团承办的《中国苗·艺术展》亮相意大利米兰,中国设计师品牌HUI也在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期间举办线下大秀,发布《苗印》全新系列作品。

“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到目前,活动还在持续发酵。”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主任龙佑铭说,许多国际艺术机构、时尚企业等在活动现场与贵州、中国设计师品牌HUI达成的合作意向,正在逐步落地,后续成效值得期待。

龙佑铭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他告诉记者,这是经历三年疫情之后贵州苗绣首次大规模“出山”,成为贵州非遗走向世界的一个新起点,在走好新时代贵州非遗“双创”之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出山”迈上新征程

一组数据显示了《中国苗·艺术展》的影响力:截至9月28日,《中国苗·艺术展》相关信息在全网共刊发9993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4亿次,安莎社、法新社、美通社、雅虎金融、福克斯新闻台等400余家海外媒体发布信息800余条/次,覆盖海外受众2.4亿人。

在龙佑铭看来,受到这样的关注,是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这次推介活动,是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超前谋划、高位推动,为活动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保障。在省委宣传部指导和支持下,省文旅厅全面抓好落实,成立了由厅长挂帅、分管副厅长调度执行的专项工作组,确保了活动高效顺利开展。”

“《中国苗·艺术展》送展展品涵盖了苗族三个方言区,展品充分考虑了苗绣的地域与技法,很好地展现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龙佑铭告诉记者,当色彩斑斓的苗族服饰展出在金碧辉煌的意大利宫殿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让所有到场观展的人都赞叹不已。

在国际时尚前沿遇见传统苗绣,除了有静态的展陈,还有动态的走秀。中国设计师品牌HUI在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期间举办线下大秀,发布《苗印》全新系列作品。龙佑铭说:“当模特们把民族文化变为身上的行走艺术,让贵州苗绣更加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也为现代艺术源源不断提供养分,展现了经济价值潜力,成为展示贵州文化瑰宝的生动窗口。”

许多国际艺术机构、时尚企业与贵州、中国设计师品牌HUI达成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逐步落地。

在龙佑铭看来,贵州苗绣此次跨越山海获得的成功,是对“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迈上“出山”新征程的,不只贵州苗绣。10月15日,“寻迹东方·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艺术展”在深圳市福田区启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签署非遗传播东西部战略合作协议。

“贵州非遗对外交流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下一步,我们将共同探索非遗领域合作新模式,实现非遗艺术与当代人文生活的结合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保护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促进贵州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龙佑铭表示。

苗绣、布依族服饰等贵州非遗惊艳“出山”“出圈”的背后,是贵州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全方发力。

非遗传承保护全面开花

贵州有18个世居民族,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共生、共荣,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黔贵大地上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这些年,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面开花,取得了累累硕果,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龙佑铭告诉记者。

2015年7月,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全国建成最早的综合类非遗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有了集中展示展演的空间。同年,在文化部支持下,贵州还在全国率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聚焦大扶贫战略行动,以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贵州高度重视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相关立法。从2012年以来,已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

贵州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也走在前列。在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中,贵州涌现的优秀成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在十大“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选中,贵州连续四年都有代表入选,吴水根、石丽平、杨昌琴、宋水仙榜上有名……

通过采取整体保护、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措施,贵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深入推进。龙佑铭告诉记者,全省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市(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余项,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

“随着贵州非遗的保护发展,民族特色文化逐渐转化发展成为优势产业,银饰、蜡染、印染、苗绣、侗绣、马尾绣、布依族刺绣等非遗产品纷纷出圈,酸汤鱼、羊肉粉、辣子鸡、红汤丝娃娃、但家香酥鸭、雷家豆腐圆子等非遗美食大受群众喜爱。”龙佑铭说,贵州非遗保护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发展空间还很大。

非遗“双创”之路大有可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贵州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机遇正好,大有可为。”据龙佑铭介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门去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提出了系列支持举措。此外,贵州去年还被列为“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试点省份,推动贵州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多支持。

分析当前贵州非遗传承发展面临的“短板”,龙佑铭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非遗保护发展的资金支持较少,还需要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支持,以及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二是在品牌构建上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需要完善督促和考核机制,集中优势构建品牌;三是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非遗产品生产销售目前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设计、管理、营销带头人;四是链条有待拓展,不少传统手工艺传习场所的体验空间和设施较为狭小和传统,需要提供新场景下的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空间及模式。”龙佑铭表示。

龙佑铭告诉记者,贵州已把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贵州推动非遗“双创”动作频频。

推动创意生产。聚焦更好打造黔礼手信,推动贵州旅游商品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联合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2023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2023多彩贵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为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举办了2023多彩贵州非遗旅游商品定制设计大赛。

精准对接市场。贵州非遗集市今年6月完成改造升级、全新开市,成为游客和市民体验“非遗之美”、品尝“非遗之味”、享受“非遗之乐”的好去处。通过非遗集市这一平台,可以让遍布全省的非遗工坊生产的产品更好地对接市场,形成发展链条。

加快“出山”步伐。到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举办《中国苗·艺术展》,到中国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寻迹东方·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艺术展”,不断推动更多贵州非遗“出山”。

“我们将继续着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的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龙佑铭希望,今后人们提到贵州,不只是说贵州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还会盛赞贵州是一个充满创意的神奇之地。

--> 2023-11-24 专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0056.html 1 “双创”推动贵州非遗“出山”“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