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冬日的威宁自治县百草坪,在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牛羊肥壮。
公路边,一块写着“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司法保护令”的牌子特别显眼:禁止在百草坪草原区域实施开垦草原活动、禁止在百草坪草原区域实施采挖植物活动、禁止在百草坪草原区域投放外来入侵物种……7个“禁止”为这片草原披上了保护的“铠甲”。
百草坪是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和西南重要的畜牧基地,有中国南方大草原之称。百草坪还是贵州母亲河长江右岸最大支流乌江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威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与该县人民法院开展环境司法保护巡查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畜牧业快速兴起,项目建设增加,百草坪内人类活动加剧,草原植被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开始显现,并有持续恶化的风险。
为有效预防百草坪生态破坏问题,改善百草坪生态环境,威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首次向该县人民法院申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令,明令禁止在百草坪区域内实施开垦、采挖植物、擅自圈占、车辆碾压等破坏草原资源的行为,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草原的“伤害”。
近年来,毕节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法治体系,以生态法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护航绿水青山,要有法可依。毕节市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小切口”“小快灵”,制定出台《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毕节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强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古城保护、景区保护、园林绿化、供热用热管理、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出台地方性法规8部、政府规章2部,持续织牢“生态法治保障网”。
毕节市深入推进生态综合执法改革,集中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等生态管理领域行政处罚权,采取定点蹲守、跟踪取证等方式,及时制止并快速查处生态违法行为,大幅提升执法效能。2022年以来,全市依法立案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398件,办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29件,办结群众生态环境方面信访投诉651件。
针对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毕节市一方面坚守红线,重拳打击;一方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推进问题整改,指导企业开展生态环保整改500余家(次)。
走进位于七星关区与四川省叙永县交界处的赤水河谷,清澈的河水向前奔腾,两岸的山坡上,椪柑、橙子等果子挂满枝头。
毕节市探索建立跨地生态保护协作机制,与云南省昭通市、四川省泸州市及遵义市三地会签《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司法行政工作协作机制》,形成协作机制共13条,覆盖立法协作、执法监督协作、普法宣传协作和法治督察协作四大方面,为三省四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共同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资源、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奠定良好合作基础。
毕节市探索推行“河湖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模式”,制定《毕节市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完善生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探索“公益诉讼+补植复绿”恢复性司法模式,探索在公益诉讼案件中通过认购碳汇(碳票)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林业碳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创新生态保护模式。
前不久,在贵州环境能源交易所组织下,大方县众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向威宁自治县的陆某、李某转让毕节市林业碳票碳减排量91吨,交易单价为60元/吨,总价为5460元,作为陆某、李某滥伐林木的生态功能损失赔偿。
“通过‘以碳代赔’模式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让违法行为人以购买林业碳票方式履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责任,既解决了补植复绿难以落地执行的困难,又让生态产品通过碳票交易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毕节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毕节市聚焦生态守法,推进全民普法,对44个市直重点部门、单位制定6类80项普法责任清单,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治理“大普法”格局。全面落实“谁执法(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在立法过程中加强普法,在生态执法司法中以案释法,推动普法责任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和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