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初冬时节,乌蒙大地寒意正浓,但纳雍县化作林场依旧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林下,铺满了厚厚的松针,松针下则孕育着群众致富的“宝贝”——红托竹荪。
“上个月下旬我们才组织群众把竹荪种下去,明年春夏之际就可以采收。”化作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园负责人杨道才介绍。
2021年,化作林场成功申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点,由纳雍县农林领域龙头企业牵头,在林场发展林下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在发展过程中,纳雍县积极争取省级林业产业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采取“林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实施。截至目前,林下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亩,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
化作林场只是毕节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近年来,绿色发展的足迹早已遍及乌蒙大地。
“10年时间,这里从枯草荒坡变成四季苍翠的茶园,让企业有了活力,群众有了增收动力。”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蔡靖说。
该公司是织金县茶产业龙头企业,从2012年启动建设茶园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超1亿元,建成以黄金芽为主的茶园1.2万余亩,为周边200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蔡靖告诉记者,该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在织金县双堰街道,正是看中了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种茶的土壤。
“我们请省茶叶研究所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发现非常适宜种茶,随后逐步种下黄金芽等品种的茶苗。由于海拔高、生态好,种出的茶品质上乘,让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扩大规模。”蔡靖说,“今年春季采茶时,我们茶园每天最多有2000多名群众务工,年支出务工工资300余万元。”
绿色发展带来的“钱景”不仅在织金县的茶园里能看到,还能在百里杜鹃管理区的美景里看到。
“今年夏季,百里杜鹃共计接待游客126.03万人次,同比增长18.45%。”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局局长黄飞说。
近年来,百里杜鹃大力推进植被恢复、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不断夯实生态基础。截至目前,已完成营造林23.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1.1万亩、国储林项目5.4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以上,“颜值”不断提升。
为了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百里杜鹃坚持“一花引领、百花齐放”,向旅求富、向旅图强,实施品质旅游战略。百里杜鹃用好世界级、重量级、震撼级的旅游资源,用好花季旅游流量,做大康养旅游能级,提升乡村旅游品位,串珠成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今年,该区按照“以节兴旅”的思路,接续开展了寻“味”百里特色美食大赛、第四届越野跑挑战赛、祭火非遗展示、民族服饰展演、音乐汇等系列活动,带旺了人气,有力助推旅游消费提档升级。
绿色的发展动力让拥有花海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活力十足,也让万家灯火被点亮。
在赫章县兴发乡轿顶山,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在山顶上绵延铺展,蔚为壮观。“铁匠双坪光伏电站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28日并网运行。”山梁上的光伏电站里,站长孙敏查了一下电脑上的数据,“截至目前,累计发电超过1亿千瓦时。这些新能源‘绿色电’通过赫章变电站,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
生态先行,绿色发展。“近年来,毕节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产值’,‘含绿量’变为‘含金量’。”毕节市林业局造林绿化中心副主任廖冬云介绍,近五年来,毕节市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157.91万亩、营造林717.74万亩、治理石漠化862.69平方公里,发展林下经济超过370万亩。
同时,毕节市成功获批2022年度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