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在凤冈县花坪街道东山分院,村医何会正忙着组织村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
在凤冈,像何会这样的村医有353名,他们扎根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这是凤冈县落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凤冈县围绕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提升健康服务“六统一”管理,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大胆尝试,探索推行稳定卫生队伍、创新卫生服务、开展医养结合等系列新模式,做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取得的实效,切实提升了茶乡45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改善环境 推动村级卫生室“活”起来
“环境好,还能做针灸理疗,收费合理,真是方便。”在绥阳镇新岗村卫生室,前来就诊的村民安琪对卫生室的“新面貌”甚是满意。
凤冈县通过全面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及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显提升,村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环境、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满意度、信任度明显提升。
“自从村里有了吸氧机、雾化器、红外线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心电图机等仪器设备,看病再也不用折腾了。”目前,卫生院规范设置全科诊疗、中医科、住院部、中西医药房等科室,各类常见药物种类齐全,基本医疗设备摆放整齐。
凤冈县为升级改造好基层医疗环境,让“今天的投资”增添“未来的动力”。近三年,该县新建村级卫生室6个,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近140万元。新建卫生院1个,建筑面积2513平方米,总投资1018万元。新建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建筑面积2899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新建11个分院,总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总投资144万多元。
身份留人 推动村级卫生室“稳”起来
村医安健坐在村卫生室诊疗室里,用着统一配备的心电图和血、尿常规检查等仪器为群众看病,成为村里的签约家庭医生,实现了从“赤脚医生”到“正规军”的转变。
2020年10月,深谙城乡就医环境的袁沁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任务,调任凤冈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探索实施乡村医生“县管乡聘村用”管理探索模式,计划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将村医从“个体户”变成“单位人”,解决村医养老等问题。
自2021年初正式启动乡村医生“县管乡聘村用”管理探索模式,绥阳镇砚台村村医曾娜也签订聘用合同,成了该镇中心卫生院职工,从此薪酬待遇有了保障。
与此同时,凤冈县卫健局每年分批举办全县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班,对一体化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强化理论培训和临床见习培训,有效提高村级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玛瑙村村医张献忠经常走村串户,对村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情况基本做到心中有数。73岁的钱奶奶患有高血压,他经常到老人家里给她检查身体。遇到村里老年人就医腿脚不便,他就骑摩托车接送老人问诊,有时半夜两三点钟,村民身体不舒服,他马上赶去询问。张献忠一直坚持一个信念:“让村民小病不出村。”
为确保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卫生院严把准入关,挑选素质高、业务精、身体好、拥有执业资格的乡医,进行择优聘用,卫生院与村医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定期考核续聘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截至目前,已有43个行政村配备带编村医,开展村医业务提升培训3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村级卫生人员整体素质。
与此同时,凤冈县对统一招用的乡村医生签订劳动合同,对已聘用的非编乡村医生300多人根据自愿原则,以镇街卫生院为单位统一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手续,从而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使其能够安心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服务。
关口前移 让健康服务有“温度”
基层医疗不仅是看病开药,还要为常住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生活方式改变,慢性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慢性病健康管理成为基层公共卫生的重点工作之一。
凤冈在试点开展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改革中,实施产权归属、人员聘任、公益运行、财务管理、药械采购、养老待遇“六个统一”,探索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创新开展“乡级配送、村级派送,双向转诊、定期随访”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路径,形成一套“乡村联、医防合”服务模式,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健康服务,切实增加辖区群众健康获得感,形成辖区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健康服务新模式。
医改的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数据更有说服力。今年以来,凤冈县开展健康宣教10余万次,重点人群随访22万余人次,健康体检3万余人次,送医送药2500余人次,涉及金额约10余万元,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有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体化管理改革让基层医疗有“厚度”,健康服务有“温度”。袁沁表示,凤冈县卫健局将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在基础建设、人员编制、人才培养、待遇保障等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实现县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