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6月召开的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紧扣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做强城市功能,加快吸引人口导入、集聚高端人才,着力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让繁华城市与繁荣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贵安新区紧扣“一极一高地两示范”四大定位,做好产城融合示范引领,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强劲动力。
以大数据科创城为主导,实施重点产业突破行动。一是稳步推进优势潜力产业投资业务。深化与中航发集团、北京航材院全方位战略合作,培育孵化航天航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强新区产业造血能力,支持云上贵州、高新网用、云上北斗、白山云、贵州图智、数据宝、永中软件等本地大数据企业做大做强,扶持贵州本地优质大数据企业上市,推进贵安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支持全省重点产业导入新增规模和资源重点布局在贵安新区,支持在黔备份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先布局贵安新区,优先将新区重大项目列入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库。集中精力做大做强新区“两主两特”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现代商贸业、文化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湖潮多式联运铁路货运枢纽、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等项目推进。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在新区建设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和算力保障基地。推动科创城建设成为全国场景大数据应用开放平台载体试点,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将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打造成为全省科创中心和贵州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人才、数字场景应用集聚区,创建省级文旅科融合创新示范区。三是强化产城开发,提高产业运营品牌价值。立足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苏贵产业园两个园区,全面提升新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地产开发、文化旅游等产业运营品牌价值。
以产业园区服务为主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实力。一是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按照“一体化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以高效、便捷、精准化服务,在科创城实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二是做强做实园区开发。聚焦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壮大原则,积极引进、培育、挖掘龙头企业、高潜力企业在贵安新区发展,积极包装谋划一批优质产业园区项目。三是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加大对贵安新区“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建设支持,全面打造智慧园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贵安新区园区企业支持。四是加强对园区企业支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对新区园区企业补贴和相关税费减免支持,帮助新区企业扩大资产规模、打造现金流量。
产城融合推进贵阳贵安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是产城融合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将生产要素、创新能力、人才等集聚在城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产城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通过产城融合为创新创业聚集、交流与合作,加速知识和技术转移和应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便利。通过产城融合将城市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区,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三是产城融合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将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融合,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四是产城融合做强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做精做细城市服务,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全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一是促进农户与市场对接。强化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增收。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农文旅示范项目,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整合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引入经营主体,谋划实施一批统筹城乡重点项目,探索形成贵安统筹城乡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二是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推进村企共建惠民超市,推动贵阳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农村全覆盖,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下沉。加快农村土地资源改革,聚焦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亩均收入“三项收入”,积极盘活“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保护利用”,探索涉农财政资金量化为村集体股金,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开展深度合作,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三是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居民就业致富。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通过企业注册落户释放大量岗位。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持续释放农村资源价值与要素活力。扎实开展宜居农房庭院提升改造工程,将风景变“钱”景,提升村民居住品质同时,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益。支持养殖基地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健康养殖,推进养殖尾水全回收再利用、零排放、无污染,以绿色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22GZZD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