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综合行政执法直面基层,贴近人民生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清镇市作为贵阳市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之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抓先行先试的机会,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行政执法改革新举措,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以党建为引领的队伍建设。一是党建+理论提升。通过“三会一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载体,增加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党课学习;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干,开展常态化交流研讨,找准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执法队伍理论素养。二是党建+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全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制度,紧扣综合业务能力提升目标,紧扣中心工作所需,摸清能力所缺,以场景化、互动式、实践性为特色创新培训学习模式,突出业务能力提升,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执法队伍。三是党建+配套提升。加大经费的投入,解决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执法记录仪等执法配套存在的问题,做好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清镇市城市管理信息化中心,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诉求进行汇集,分析梳理出集中反映的区域、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集中整改突破;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特别是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高效运行“贵阳百姓拍”App,精准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接收举报案件的处置率为100%,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身边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放思想、对标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等先进省区市,通过实地调研、公众参与等多种形式,学习借鉴先进举措和创新做法,解决好真问题新问题,把考察经验转化成综合行政执法实效,全力推进清镇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从清镇市执法的具体情况出发,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多形式体现法治温度与执法柔度,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与社会有序稳定。
筑牢以法治为保障的底线思维。清镇市认真梳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科学合理地设定其执法权限、执法规范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法治评价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把普法融入执法过程中,实现全程普法,提高“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完善《清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投诉举报制度》等相关规定办法,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机关投诉举报等制度建设,同时利用月报通报形式加强考核管理和督办,随机抽取案件进行回头看,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通过综合行政执法清单明确执法责任与执法程序,杜绝利益性、牟利性执法,不断在法治轨道上促进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的完善,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打造以数字为能量的智慧大脑。依托贵阳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数字化治理水平。打造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健全行政执法部门与综治中心、12345热线等平台联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类数据资源共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监管信息化与一体化建设,不断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优化升级。通过对城市市政道路、建筑工地、园林绿化等海量数据的精准运算和智慧化管控,实现对城市管理事件的快速感知、自动识别和预警,有效统筹执法资源与执法力量,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智慧治理体系,让数据多跑路,全面提升巡查效率。通过智能监测与辅助研判,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指挥感知能力,打造可视化指挥、留痕化管理、协同化调度的智慧大脑,破解执法预判性差等难题,使执法管理更科学精准,助推行政执法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师范学院、清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本文系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GZLCLH-2023-0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