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委党校狠抓党建结对帮扶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在人才、智力、产业上多轮驱动,助推帮扶点七星关区大河乡官房村、拉乐村、官代河村等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23年,毕节市委党校机关党委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选派驻村队员 提供人才支持
“这是村里的几项主要产业,要拓宽销路助农增收。这是村里几户困难群众家的档案,要关心村民、助农致富……”今年6月,毕节市委党校年轻教师朱迅与曾美海在大河乡拉乐村完成了工作交接,接下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使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好驻村干部是毕节市委党校党建结对帮扶的“第一招”。2021年以来,毕节市委党校精心挑选6名觉悟高、素质好的年轻教职工到七星关区大河乡官房村、拉乐村、官代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其中包括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2名、硕士研究生3人,平均年龄31岁。为帮扶联系点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政策宣讲员,通过举办各种宣讲活动,大力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帮扶联系点落地生根、见行见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政策支持。
积极谋划产业 助力群众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毕节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员大兴调研之风,走村串户,深入群众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并把走访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与村支两委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村支两委树立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在帮助村民致富中找思路、找出路。工作队还认真分析每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当下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仔细研究寻找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调研市场行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村级产业发展能够立得住、发展好、能盈利。
同时,驻村工作队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大河乡制定了《七星关区大河乡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拨款30万元支持该乡种植烤烟、辣椒、天麻等1000亩。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吸纳群众到合作社务工,群众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
倾情帮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大力支持七星关区大河乡官房村、拉乐村、官代河村等党建帮扶联系点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毕节市委党校机关党委积极筹措和协调帮扶资金,大力帮助各村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帮助官房村协调28万元修建4个水池,让2300多名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协调14万元,支持官房村、拉乐村、官代河村的交通建设,修缮、硬化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受益群众10000人以上;筹措48万元,支持大河乡开展办公、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及疫情防控等工作;拨款12.5万元购买25个垃圾箱,有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近年来,毕节市委党校为帮扶联系点群众筹资347.95万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0件以上。
(杨军 谢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