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装备技师邹小军:

给消防器材看病的“医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消防救援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装备器材。它们既是保护消防员的“盾牌”,又是消防员手中挽救生命的利器。在消防工作中,负责维护装备器材的装备技师不可或缺。他们是器材库的“收纳师”,是数千件器材的“护理员”,也是妙手回春的装备“医生”。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装备技师,是六盘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凤凰大道特勤站分队长邹小军。

二十多年前,电视机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化乐镇,方寸间的黑白图像将邹小军带向外面的世界。和电视机一起牵动他心弦的,还有能让电视机正常运行的表哥。看着表哥摆弄电视机零部件,邹小军也跟着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修好了就能看到电视里神采飞扬的解放军,别提多向往了。”邹小军说。

2006年,化乐镇发出征兵通告。彼时18岁怀揣着当兵梦想的邹小军立即行动,“拿着户口本就跑去报名,很顺利地入伍,如愿以偿。我坚信,不管是什么兵,我都能当好!”

3个月后,邹小军作为一名消防新兵前往武警黔南州消防支队,开启被执勤备战、训练、学习排满的军旅生涯。尽管忙碌,邹小军却一直没有放下摆弄零部件的兴趣和手艺。

2016年,一次出警让邹小军萌生了新想法。在日常训练和灭火战斗后,消防员常常要收回十几盘湿水带,而单盘20米长的水带打湿后就重达30余斤。“能不能发明一个收水带机?”于是,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查资料、画草图、焊部件、做实验。

几个月后,想法落地,一款“半自动水带卷盘机”出现在众人眼前,既能收水带,又能输送水带和相关器材。收一盘打湿的水带仅需10秒,比起人工收水带节省了30秒,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是在这一年,邹小军携“半自动水带卷盘机”参加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改革创新大赛,获得“最佳技术研发奖”。“2018年,‘半自动水带卷盘机’已经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所有消防站推广使用,今年还更新为全自动版本了。”谈及自己的作品,邹小军满脸自豪。

六盘水市消防救援支队装备库外,一台举高消防车饱经沧桑,红色车身下同样有着一段奇妙故事。

2020年,这台举高消防车发生故障无法工作,面对消防车厂家报出的20万元维修费,维修车辆事宜一度被搁置。

“得修,不修好可惜了。”看着这个“铁疙瘩”,刚回到六盘水的邹小军犯了难。反复翻阅说明书、检查部件、查询相关资料……这台故障车最终在他的维修护理下“活”了过来,密封圈、螺丝钉等大大小小的器材加起来维修花费只用了200多元。

战友们纷纷为这个不穿白大褂,却能为消防器材看病的“医生”竖起大拇指。

“经常看到他午休时还在鼓捣各种零件。”

“为了能看懂进口器材的说明书,他还自学英语。”

“他给大伙树立起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更要精一行’的好榜样。”

“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我们绝对不能落下。”为更新保障理念,不断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六盘水消防救援系统按照“1+8+N”规划,着眼1个“西部”省级战勤保障基地智能化仓库建设和8个消防站智能化分库建设,打造“存、储、监、防、运、投”六位一体的智能化消防装备管理系统。

“目前项目已经建设完成,能实现‘一键调度’功能,为贵州西部片区乃至周边区域提供强大的战勤保障支撑。”参与项目全过程的邹小军更坚定不断学习,追求创新突破的决心。

今年,坚守岗位17年的邹小军成为消防三级消防长,“还有新的征途需要探索,还有新的挑战等待迎接。”邹小军说。

--> 2023-11-1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装备技师邹小军: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9132.html 1 给消防器材看病的“医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