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专家人才下基层 技术服务送上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11月6日至9日,受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一批来自贵州大学、盘江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贵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走进六盘水,对六盘水市的工业、农业、医疗、旅游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进行全方位帮扶。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依托“省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积极向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争取“省级专家服务团”项目3个,即六盘水市重点产业服务专家团、盘州市开发区专家服务团、水城区专家服务团,35名专家组成服务团分批走进多家企事业单位,送技术、送支持,这项工作系六盘水市首次开展。

田间地头送“良计”

当传统农业遇上科技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1月6日,记者跟随专家“帮帮团”来到六枝特区,站在郎岱镇坝子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放眼望去,农田连片,满地金黄,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黄澄澄的谷粒汇成金色瀑布,在机耕道上堆成了小山。

“专家带来了好技术,相较于以前的人工收割,现在使用机械收割成本能节约6万元,大大提高了水稻的采收效率。”贵州星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凤告诉记者,只要有需求,专家经常会来给我们指导水稻种植、收割等环节。

“慧”种田、“慧”种菜、“慧”种茶……在智能灌溉、机械收割、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加持下,六枝特区正按照自动化、规模化、工业化种植模式发展智慧农业,解锁现代农业的振兴密码。

另一边,在源头上改善种植品质后,如何贴近市场,盘活资源,开发出引领市场的茶饮新品,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茶企,让贵州鸿森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芳陷入沉思。

恰逢此时,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科长、副研究员陈娟的到来,让叶芳倍感安心。

“目前来说,茶叶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客户。为此,企业可以多开发新式茶饮,尝试一些跨界合作,赋予茶叶新的活力,刺激年轻人的味蕾。”陈娟说。

进企攻关解难题

“关于‘西南复杂煤层智能采掘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制造’课题,我们再核对一下关于解决掘进机机身稳定性等难点的解决方案,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向上级申报了。”

“基本没问题了,自上次修改细节后,方案已经趋于成熟了。”

11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郑西贵再次来到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了解最近跟进项目的研发进度。

“此次我们和郑教授联合申报该课题,该项目针对西南复杂煤层研发的大坡度掘进机等装备,填补了省内乃至西南地区煤矿装备行业部分空白。”贵州誉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向立说,人社部门搭建的平台让公司和资深专家深入开展合作,利于攻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

从“体力活”到“智力活”,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盘州加快数字化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各环节运用,推动重塑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目前,我们拥有完备高精尖端检测及生产设备产业链,正围绕‘打造西南先进能矿装备基地’目标,在自主创新、技术引领、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强力推动能矿装备制造业由传统粗放型向高精尖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为煤矿智能化建设赋能。”向立说。

专家企业“双向奔赴”

11月8日,记者跟随专家“帮帮团”来到水城,对于专家的“问诊”,各企业很是欢迎。

需要专家指导对本地玄武岩矿石进行本地化实验开发、需要专家指导调整和改进熔炉拉制工艺……在贵州石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的需求表上,记者看到一系列翔实的指导需求。

“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通过与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刘彤深度合作后,‘卡脖子’难题逐步破解,项目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该公司项目负责人严代玉说。

贵州石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是玄武岩纤维及新型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一家“点石成金”的新材料企业,技术壁垒较高,亟须同行业专家深度合作。

“在此之前,我已为企业提供了两年的科技服务,通过与企业科研人员合作,进一步提高了玄武岩纤维性能,也实现本地玄武岩矿石在全规格纤维生产中的应用,看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也倍感自豪。”刘彤说。

通过人社部门“搭桥”,科研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专家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并依据每家企业的不同状况,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企业根据专家建议调整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专家,省人社厅就帮企业对接,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交流渠道。我们将继续组织省内外高层次专家和青年人才,走进农村、工厂和生产生活一线,帮助企业培养基层急需紧缺人才。”贵州省人才服务局局长陈鹏说。

--> 2023-11-1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9129.html 1 专家人才下基层 技术服务送上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