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六盘水:从“一棵树”到满山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从无到有的刺梨山果,从时光留影里蜕变而来。

有着“凉都三宝”美誉之一的刺梨,正和猕猴桃、水城春“早春茶”一道,以辐射性、带动性等特点,渐次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刺梨种植面积117.56万亩。其中,六枝特区15.97万亩、盘州市61.04万亩、水城区38.84万亩、钟山区1.71万亩。

据此,六盘水林农产品风行天下、林经林产方兴未艾。

尤其百万亩刺梨种植,让六盘水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外界瞩目的“战果”,且走出了一条“生态+”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六盘水常态化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相关工作,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7.55%跃升至如今的62%。

“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中,仅刺梨种植就为森林覆盖率的提升作出了超过7个百分点的贡献。”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开燕说。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2年11月,六盘水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2月,市林业局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该市还建成了各类公园47个,创建森林乡镇19个、森林村寨70个、森林人家567个。

家住盘州市刘官街道凉水井村的何时武认为,刺梨种植不仅不累,收入还挺好。

“能将原本处于闲置状态的荒山、荒坡利用起来种植刺梨,不仅对生态环境有改善,还可以额外增加村民群众的收入,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刺梨种植基地,只见村民徐天勇趁着刺梨管护的关键时期,正加紧进行秋季除草。

“我们要像伺候庄稼一样伺候刺梨才行。”徐天勇说,今年,他家采摘了20000斤刺梨果,收入60000元。

让徐天勇满怀信心的是,水城区以初好公司为载体,严格按照6元/公斤单价的标准,对全区23个乡(镇、街道)产出刺梨鲜果进行收购。

今年,在野钟乡,仅依靠刺梨产业就带动2187户村民,实现3000至10000元不等的收入。

六盘水严格按照“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出高效”的总要求,以“千斤园”为抓手,以“产量产值双提升”为目标,抓好刺梨基地提质增效工作。

“我们在稳定现有刺梨种植规模的前提下,2023年全市预计将再建设刺梨产业‘千斤园’8万亩。”六盘水市林科院院长刘胜玲说。

在延长产业链方面,目前六盘水市有刺梨加工企业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规上企业7家,经省级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家,获得“贵州刺梨”公共品牌6家。全市累计建成刺梨原汁、饮料、口服液、精粉等各类加工生产线46条,在建加工生产线6条,刺梨“全产业链”已基本构建。

在品牌打造方面,六盘水已打造形成以“初好”“刺力王”“天刺力”为主导品牌,协同打造“轻羡7号”“胜境庄园”“美冠维”“刺梨工坊”等其他品牌的刺梨品牌体系,逐步扩大刺梨品牌的影响力。

在市场营销方面,六盘水用好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打造“刺梨学院”聚合信息平台,在省内外众多城市设立线下零售体验店等,持续推动“黔货出山”活动,充分利用东部帮扶资源,组建专业营销团队,组织刺梨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牢牢掌握市场销售主动权。

“初步预计,2023年全市刺梨鲜果产量达到8.5万吨,综合产值8亿元以上。”刘胜玲说,刺梨产业已成为六盘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绿色支柱产业,且带动了该市20.98万人增收。

--> 2023-11-0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8508.html 1 六盘水:从“一棵树”到满山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