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乡村行·看振兴]再进敦操,麻山深处满眼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发扬 莫宇

地处麻山腹地的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的诞生地。10多年前,因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干部们下乡时,沿着羊肠小道给山旮旯里的乡亲背去生活必需品。如今,石山中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在去打召村打召组的通组路边,记者不时可见路边停放的小轿车、摩托车,身着崭新苗族服饰的妇女有说有笑。

“过去,‘背篼干部’是翻山越岭给群众送物资,现在,我们是沿着宽敞大路给群众送政策、送精神食粮。”敦操乡党委书记李立说,进组路修通后,群众纷纷沿路建房,自觉搬出深山。最让人欣慰的是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从原来的认生胆怯,变得热情好客。

李立与几位干部推门径直走进路边一座4层高的居民楼,听到有人进门,69岁的主人梁玉忠笑脸相迎,热情地打起招呼。

梁玉忠是一名退役军人,有44年党龄,原来居住的高坡组距离新家得走1个小时。通组路修通后,一家人便从山里搬到了路边。儿女在外务工增收攒了存款,新房从一层修到四层。

“政策好,日子也就越来越好咯。”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的梁玉忠老人说起新生活:“搬出来后,后生们读书的条件更好,这几年寨子里大学生越来越多,今年又考出去六七个。”

安置区里一栋2层小楼,是梁仕杰的新家。2016年,他们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集镇上,新房有120平方米。

“搬来这里当然好,房子宽敞明亮,生活方便,就业的机会也多。”梁仕杰靠在周边建筑工地务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儿女的务工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8800元。政府还贴心分配了微田园,解决了全家的吃菜问题。

“以后,人口多了住不下的话,我们还可以申请小房换大房嘞。”梁仕杰说。

“小房换大房”是该乡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的一项创新举措。部分搬迁群众因家庭人口增加,现有住房无法满足居住,同时,不少居住在深山的群众搬迁愿望强烈。针对这一情况,该乡做好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通过低价出售地宗,引导偏远村寨群众集中建房。

“地宗出售并不是价高者得,而是根据该户原始居住条件、是否脱贫户等综合因素一户一策,把发展红利实实在在送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中。”敦操村党总支书记石吉川说,从2015年到现在,他们已经引导80余户300余名群众到集镇安居。

因土地零散破碎,很多群众以外出务工增收为主。而在耕种条件较好的斗麻村,却是繁忙的秋冬种场景。

68岁的谢老穷与村民忙着锄草翻犁,为油菜移栽做准备。近年,油菜制种大县长顺与贵州省农科院合作,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良油菜品种,同时依托县内油菜生产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种植,确保种得出、种得好、卖得好。

“只管种好,不愁销路。我已经种了两三年了。”割掉一垄杂草,谢老穷算起账来:“一亩能产300斤油菜籽,市场价3元一斤,这一季我这3亩地收入就有2700多元。”

谢老穷说,油菜苗免费提供,技术人员经常到田间指导。来年开春,周边300余亩油菜花开,会很美。

--> 2023-11-05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发扬 莫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8453.html 1 [乡村行·看振兴]再进敦操,麻山深处满眼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