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在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红星村的山坡上,3000亩花椒树从裸露的石头上生长出来,让石漠化土地真正实现“披绿生金”,紫茎泽兰则踪影难觅。
韦海富从小生活在红星村,他记得,原来的山坡上地表裸露着石头,20多年前,紫茎泽兰入侵了村庄,仅仅1年时间,大山成片成片变绿了,密密麻麻的紫茎泽兰高度超过了2米,人都难以进入,大山似被“封锁”一般。
紫茎泽兰被称为植物界“头号杀手”,关岭当地人称它们为飞机草,它的生存能力极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甚至石缝内都能生长。这种原产于美洲墨西哥至非洲哥斯达黎加一带的植物,约在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上世纪80年代传入关岭。
贵州省植物科学院植物园研究员李苇洁20年前便关注关岭紫茎泽兰治理。她说,这种外来植物能迅速压制其他植物,形成单优种群,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造成牧草、经济植物等减产,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发展。
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负责人潘会介绍,起初,他们采取人工拔除方式,但成本高,治理范围有限。他们也想过“变废为宝”将其制作成燃料,然而经济效益并不好。
李苇洁说,他们通过对上百种植物现场探访、实验、对比发现,在紫茎泽兰生长的区域,一种名为野生白刺花的植物未被压制,仍在茁壮成长,而白刺花花期长,正好适合发展养蜂产业。
在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落叶新村,一场治理紫茎泽兰的实验开始了。村民们拔除了紫茎泽兰,种上了白刺花。效果很快显现。数据显示,紫茎泽兰防控率超过了85%。如今,村民们也开启了“甜蜜事业”。该村发展中蜂养殖户150户,养殖中蜂5000余群,增收致富100户以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余元。
“养蜂很简单,每个月就检查两次,改善一下蜜蜂居住环境。”养蜂人朱怀德说,养上50群,一年最少收入3万元。
“一句话,最终要有效益。”李苇洁说,要一起治理紫茎泽兰,先要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还必须创造经济价值。
在红星村内,大家发现花椒属浅层系树种,根系发达,在很薄的泥土上就可生长,而且耐旱,于是,花椒树被种植了起来。目前,3000亩花椒树中挂果上市1800余亩,全村累计受益农户300余户,基地年产值800万元,农户年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村民韦海富说,以前自己“单打独斗”治理紫茎泽兰显得力不从心,但现在花椒作为村内主导产业后,村民加入了进来,紫茎泽兰几乎再难看到。
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内,皇竹草遍布田野。以往这里成片的紫茎泽兰也没了踪迹。“种皇竹草,治臭草,养关岭牛”是当地一种说法。皇竹草是当地地标产品关岭牛的重要食物。如今,8.6万亩皇竹草已成为关岭牛的“大粮仓”,通过将草产业与牛产业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8月29日,全国紫茎泽兰防控会议在关岭自治县召开,关岭卓有成效的治理,赢得众多专家点赞,也为全国各地防控紫茎泽兰提供了“关岭样本”。下一步,关岭自治县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通过人工铲除、化学防除、产业替代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并结合当地生态结构,加大对紫茎泽兰的防控力度,探索有效的措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