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蓠芊)黔南州惠水县强化县统筹、镇指导、村实施,切实打破行政村边界探索“联村抱团”机制,为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提供坚实保障,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截至2023年10月上旬,全县19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60万元,37个村达20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
一个村富起来,通过社社“共建”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其他村共享红利。
惠水县好花红镇吉安村,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统购统销、订单农业等举措,村集体经济已连续两年收入超100万元。而在好花红镇小龙村,粮油、蔬菜等物产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却仍然存在发展难题。
为补齐弱环、实现强村带动弱村,好花红镇党委发挥吉安村产销渠道优势,推动吉安村、小龙村党组织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助推社社“共融”“共享”“共建”,形成优势互补。2022年,吉安村、小龙村共建“联合社”分红20余万元,惠及农户324户。
通过共同建立联合体、共同管理联合体、共同受益联合体等模式,惠水县逐渐形成“握指成拳”“抱团取暖”的放大效应。目前,共建产业联合党支部2个、联合公司2个、村级集体经济联盟29个,涉及159个村,覆盖率超80%。
惠水县打破原来产业发展各行其是的局面,将“单打独斗”转变为“合作共赢”。
得益于惠水县结合联村区域资源禀赋、统一制定发展规划蓝图的顶层设计,如今,惠水佛手瓜、大米、百香果、中药材等26个联村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5.2万亩,蛋鸡、生猪、鲟鱼等7个联村标准化养殖规模达到200余万头(羽)。
盘活闲置资源,也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一招。
惠水县运用委托经营、租赁、整合、改造、招引等方式将村级资产运作盘活,将闲置养老院、校舍等“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产品加工车间121个,种植基地99个,养殖基地51个,实施盘活项目25个,帮助村集体增收720余万元。通过村级资金集中投向、村级资产打捆盘活、村级资源整合利用等方式,惠水县已累计盘活“三资”6200余万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益9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