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毕节市委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部署要求,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
扩大团组织覆盖面。为有效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共青团毕节市委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面,实现行政村(社区)团支部全覆盖,共建立4785个村(社区)团组织,建立非公企业团组织1843个、社会组织团组织372个,建立青年之家303个。
为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先后出台《毕节市共青团基层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毕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等方案,赫章县、黔西市成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探索出的“六个一”工作法成为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有力抓手。
共青团毕节市委联合工会、妇联等群团部门,在全市安置点打造“新市民·追梦桥”群团工作站,开展就业创业、医疗救助、学业帮助等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搬迁点群众和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16个“新市民·追梦桥”群团工作站成为省级示范点。
抓好党、团、队育人链条。为增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共青团毕节市委在全市推广实行“团建+积分”制度,通过考核评价“积分化”、结果运用“星级化”,激发学生们不断进步的内生动力。
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团要求贯穿到团员发展培养全过程,规范团员发展、教育、管理、评价全过程,五年来发展团员10.29万名,推优入党3579名,“学社衔接”率100%,团员先进性得到全面提升。
认真履行“全团带队”光荣职责,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建立市县两级少工委组织10个,少先队大队2356个,中队21223个,建设147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
强化共青团骨干力量。采取“专职、挂职、兼职”工作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将村支两委成员、青年干部、农村优秀青年等青年人才选拔到团的岗位上,基层团组织力量得到提升。
共青团毕节市委抓住青年工作的“关键少数”,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制定《全市共青团系统“争当六型干部”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思考型、主动型、担当型、落实型、廉洁型团干部队伍,展现毕节共青团组织的“清新形象”。 (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