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提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接续性和竞争力

王茂春 邓寒

为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须找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推动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使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完整、可控、稳定,从而保证在新型工业化新赛道上有韧性、够安全。

贵州具有丰富的磷矿、锂矿、煤炭、锰矿和硫铁矿资源,较强的磷化工及煤化工基础,在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等锂电材料细分产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目前,全省已汇集了一批行业知名企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贵阳比亚迪智能制造基地、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等项目也正加快建设中,将带动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桩、零配件等产业链环节加快完善,为全省新能源材料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产业集群。加大产业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完善仓储物流、安全应急、能源利用等配套设施及省级产业园管理信息平台。加快链接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大龙经开区、义龙新区等地的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及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着力构建从电池材料—电池组装—装备制造—系统运营—电池回收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筑牢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屏障。加大对产业“联姻”的支持,对本省下游企业采购上游企业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根据采购比例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

紧跟市场需求,适度控制产业产能。当前贵州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产业,以“一核两区”产业发展格局为指导,科学布局,推动各市州错位发展,各市州要根据地方资源、产业基础和能源环境等承载能力,加强对磷酸铁、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锂电池材料产能及产量的控制和统筹规划。在贵阳贵安建立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引进一批、培育一批、转型一批储能电池生产企业。

巩固资源优势,推进绿色集约。统筹开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所需锂、磷、锰、铝、镍等主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加强对锂矿、稀土、萤石等特色共伴生资源开采的技术攻关,突破锂粘土矿提锂制备碳酸锂工艺技术的技术难题。发展大数据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核心装备制造,支持废旧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自建光伏、风电等绿电项目,实施绿色能源替代工程,探索构建绿证、配额制、碳交易、绿电及绿色电力交易体系。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精细磷酸盐的供给。积极引进和创新电池的原料结构和生产工艺。鼓励贵州磷化集团深化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提高湿法磷酸萃取、净化工艺水平,提升磷酸、黄磷品质,提高磷矿石、黄磷、磷酸、无水氟化氢、六氟磷酸锂等产品的供给。

推进产业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发挥贵州磷化集团的低成本湿法净化磷酸优势,深度整合磷矿石、磷酸、磷酸盐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上游原料资源,保证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避免产业链下游企业重复建设磷酸生产线;支持磷化集团参股其产业链下游企业,提高磷矿石和磷酸等产品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合作度,避免同质竞争,提升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建设物流枢纽,降低物流成本。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福泉片区2000万吨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依托马场坪铁路货运站、瓮福化工铁路专用线,申建瓮福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开阳港、瓮安港建设,形成服务于福泉、开阳“核心基地”的公水、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融入长江黄金水道。适时推进大龙经开区、义龙新区、六枝路喜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建设,畅通园区与高速公路的通道,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以大龙经开区、义龙新区、贵阳高新区等为重点,积极引进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绝缘材料、电池封装、电池回收等企业;积极引进优强企业落地贵州,拓展和扩大宁德时代等布局电芯和组装的产业以及扩展下游如储能等应用产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快引进锂电关联产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以政府主导搭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完善重点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其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加大产业园通信、教育、医疗等配套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硬环境。多渠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对于专长性好、配套性强的企业给予电费补贴。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锂电产业发展基金,放宽产业基金的投资限制,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锂电关联产业发展等。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 2023-11-01 王茂春 邓寒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8115.html 1 提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接续性和竞争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