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梁圣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10月25日,调研组一行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所见党员群众脸上笑容满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当地乡村图景也越来越美,花繁叶茂。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花茂村是产业兴、生态优、乡风好、民风顺、党建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自豪地说。
昔日花茂村名为“荒茅田”。手指身旁坝区,彭龙芬向调研组介绍,过去这是一片下地稀泥就过膝的荒地,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坝区经济,荒地变良田,产业富、日子甜。
如今,当地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分散、小块的土地集中起来,再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高效地种植管理,村里现已发展起2200亩蔬菜、1650亩辣椒、50亩花椒、400亩烤烟、800亩高粱等特色农业,全村有种植大户11户、养殖大户3户、致富带头人7人、规模以上企业2家。
“乡愁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记得住乡愁,让离家多年的张胜迪回到花茂。
“以构树皮为原料,采用古法工艺制成的纸,韧性好、吸水性强、保存时间久。”在花茂人家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内,拿起一张轻薄的纸,张胜迪使劲搓揉了几下后向大家介绍道。
从小看外婆用40余天来造一批纸的张胜迪,回乡后选择在古法造纸的技艺中,找寻乡愁记忆。2016年,张胜迪与村里的老手艺人、返乡青年、农民书画家等一道,共同创立了遵义市播州区花茂人家商贸有限公司。
集体智慧闪耀下,花茂的山水、田园、民居、民风……被自然的花草、隽永的笔触、明艳的色调装点,成为以古法纸张为底的手工艺品,备受游客喜爱。
以文化为支撑,以红色游、田园游为主导,花茂也以特色乡村旅游走出了乡村振兴的花茂模式。村在景中、景在画中,浓浓乡愁扑面而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2022年,花茂村全年接待60.4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73.85万元。
绿水青山间,共绘新图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走在花繁叶茂的乡村振兴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