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凤冈进化镇:稻烟轮作 增产增收

村民正在加工烤烟烟叶。

图/文 黄军

8月初,行进在凤冈县进化镇的临江烟区产业综合体,公路这边,放眼望去,全是郁郁葱葱的烤烟。另一边,成片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稻田鱼、稻田鸭在田里欢快游玩。

“明年此时,公路两边又是另一番景象:烟田变成稻田,稻田变成烟田。”凤冈县群丰合作社理事长罗会峰介绍,临江烟叶综合体内有农机服务中心、产业工人劳务中心、有机肥工场和天敌昆虫繁育中心。

进化镇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合作社集中流转成片土地,村民从合作社租地轮作烤烟、水稻,接茬种植油菜、蔬菜、菌菇等农作物,合作社派遣产业工人,各环节广泛使用农机,种植过程中增加有机肥施用、减少化肥施用,增加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施用,既改良了土壤又提质增产。

轮作增收 托起烟农稳稳的幸福

今年53岁的杨秀宇和老伴从事烟叶种植已有11年,响应政府号召,实行烟稻轮作,接茬种植菌类、油菜、蔬菜,今年种植80亩烤烟和100多亩水稻。

“每年收入都还可以,就几十万吧!”说起轮作带来的好处,满脸笑容的杨秀宇口若悬河,可以减少病虫害,减少肥料使用,提高质量,增产增收。

杨秀宇11年轮作的数据是最好的注释:每亩烟地的产量从轮作前的180斤增长到轮作后的300斤,多收上百斤。水稻亩产从700至800斤变为1000至1200斤,利润增长翻倍。

“种烟用的是附近有机肥工场生产的有机肥,由于第一年烟肥没有被吸收完,第二年轮作水稻时仅用余肥稻苗长势就很好。”杨秀宇说,自从附近有了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她在种植中就不担心病虫害,因为有益虫来吃害虫。

“养鱼、鸭对环境要求特别高,如果用农药,鱼鸭都会死。”杨秀宇对她种植农产品品质非常自信。

“轮作前大米卖不起价格,现在每斤至少5元,高的时候要15到30元。”杨秀宇道出了价格上涨的原因:大家一起实行规范化、生态化、规模化种植,确保了大米的稳定的质量、货源、客户和价格,“临江大米”成为响当当的品牌,“不用打广告,一到过年时就没有卖的了。”

除了产量提高,收入增加,杨秀宇的幸福还来源于现在当农户省心省力:种烤烟、水稻、油菜中,大多环节都用上农机,有合作社提供专业的用工服务和技术指导,“我一种就是11年,主要工作是做好田间管理。”

像杨秀宇一样的农户还有很多,家住进化镇熊坪村鲜花组,现年53岁谭读祥就是其中一个。

“现在交通方便,不用牛耕人挖肩挑背扛,各个环节有专业人员指导,我和老伴2人每年种烤烟40亩,轻轻松松赚15万元。”近年来,谭读祥不但盖了120平方米的两层新房,还在县城为大儿子买了商品房和车,自己也已经换了2辆轿车。

要素保障 为农民幸福加码

杨秀宇和谭读祥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得益于当地的产业布局规划、组织模式,还得益于绿色生态轮作方式、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走进位于进化镇临江村街子组的有机肥工场,成堆的牛粪经过发酵、粉碎分筛、计量包装工序后,变成有机肥产品。“凤冈是产牛大县,有机肥的原料全是牛粪,不但帮助养牛场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就近变粪为宝。”罗会峰介绍,有机肥工场2022年生产有机肥1万吨。其中,烤烟专用有机肥4000吨左右,供应大农业6000余吨。“我们要求每亩烟田有机肥施用量不得低于120公斤。”

在农机服务中心,有各种农机具700余台(套),可满足2.5万亩地的机耕服务,每亩可为烟农节省用工2.6个,帮助烟农降本增收260元/亩。同时,合作社还成立了产业工人劳务中心,下设6个班组,有产业工人118人,主要开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地膜回收再利用等专业化服务。

进化烤烟科技示范园的天敌昆虫繁育中心主要大规模繁殖推广益蝽、蠋蝽、食蚜瘿蚊等天敌昆虫,开辟烟草虫害防治“以虫治虫”新途径,每年可繁殖益蝽/蠋蝽1000万头、食蚜瘿蚊5000万头。技术员董立新说,繁殖的虫不仅可满足我省烟田害虫防控需要,还推动了“以虫治虫”在水稻、玉米、茶叶、果蔬等大农业产业上的应用,并远销到重庆、陕西、广西、湖北等地。

统筹优化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凤冈县进化镇党委书记申智修与烟叶站工作人员到临江、大堰等烤烟村调研,组织召开专题会,倾听农民的声音,了解烟农种烟收益以及存在的困难,需要当地政府解决的问题。

要以群众的智慧为智慧,以群众的经验为经验,变群众呼声为掌声。在广泛听取民意民声后,作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想、精心谋,力求破解问题,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让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些事情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我们计划让村里统筹所有土地,对产业布局再优化,科学成片规划产业,避免交叉种植给农户带来损失引发矛盾。”申智修说,镇党委、政府拟对户均种植规模再优化,减少种植大户,增加小户,每户种植规模在30到50亩为最佳盈亏平衡点,推动烟农管理更精细、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在申智修看来,不但要动员农户参与,还要努力培育他们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植能手”“领头雁”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有要素保障加持,有轮作模式增产增收,有地方政府护航,以“双有机”战略持续推进产业振兴,进化镇的产业发展未来更值得期待,农民的幸福生活将更稳。

--> 2023-10-2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7764.html 1 凤冈进化镇:稻烟轮作 增产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