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站起来 拥抱新生活

——贵州省疾控中心积极推行麻风截肢者假肢装配项目

兴义市普硐医院如今的居住环境已大为改善。

黎平县朝阳医院医生周仕阳为患者护理。

杨国军 杨鸣丹 汪盈平

“我截肢后坐上了轮椅,六年前装上了假肢,站立行走方便多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日前,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朝阳医院,81岁的欧长贵装配上了全新的假肢,“老小孩”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与他类似的还有10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麻风病康复者。

这是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省麻风截肢者假肢装配项目的其中一站,全省11个县(市、区)共装配假肢58条,麻风病康复者迎来“截后新生”。

一双自制的“木头脚”

黎平县朝阳医院地处口江乡西南方向的新寨村境内,依山傍水,草木葱郁。

在当地群众的口中,朝阳医院更多被称之为“麻风病医院”,所在地也被称之为“麻风村”,曾经一度是“孤岛”“禁地”,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村寨,成了许多人理想的“世外桃源”。

得知有工作人员要来装配假肢,11名截肢的麻风病康复者早已在医院外的院坝等候,他们中有3人双腿截肢,其他8人均是单腿截肢。除了医院的康复者,有两人是特意从临近的榕江县和天柱县而来。

或许是过去的经历太过沉重,几乎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不太愿再去揭开那道伤疤。他们已变得乐观豁达,对患病总是轻描淡写,更多是对党和政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千恩万谢。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让我们麻风病人得以幸存,不再受到歧视,并为我们树立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来都不敢想象我们也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说到情深处,欧长贵不禁潸然泪下。

来自天柱县的侗家汉子龙平安,今年50岁,虽然不善言辞,但总是笑呵呵的。他在2012年行截肢手术,2014年第一次安装假肢,其间因双腿截肢更换过两次假肢。但家中有年事已高的母亲需要他照顾,他主要还得靠务农维持生计,因而假肢的脚底板磨损较快。

当天,龙平安穿着一双长筒的水胶鞋来到现场,当工作人员为他取下假肢时,发现原本的橡胶脚底板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自制的“木头脚”。

“之前的脚底板在两年前就坏掉了,但自己花钱更换假肢太贵,我就自己用木头手工制模替换了,虽然不是很舒适,但还能站立行走。”龙平安说,这是他的第四次装配假肢,都是政府免费装配的,他要好好珍惜。

“一般假肢使用寿命在2年左右。”假肢安装技术员朱启海说,假肢安装既要满足舒适度,又需要穿戴方便安全。此前已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取模,都是“量腿定制”的。

坚定的“麻防卫士”

“麻风”是一个在全球延续几千年的古老病症。因为早期不解病因,病发后具有传染性和严重致畸损害,很多病人面目狰狞、手足畸残,被误认为是天降惩戒,患者曾长期被妖魔化、邪恶化。

有史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麻风患者惨遭活埋、水淹、焚烧、驱赶等。麻风患者因惧怕迫害,被迫远离家人,自行遁入深山荒野栖身。黎平县“麻风村”也形成于此,彼时,很多人“谈麻色变”。

“‘麻风村’不是行政意义上的村子,它只算是村里的一个生产小组。”黎平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从“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治疗为主”后,麻风病人不再被收治到麻风村,大部分病人实施居家治疗管理,逐渐回归社会,但还有一部分病人治愈后不愿回归社会,自愿继续居住在这里。

黎平县朝阳医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共收治600多例麻风病人。目前,该院居住的都是麻风病康复者,民政部门全部纳入保障对象,共有50多人。

装配现场,医生周仕阳不停地配合工作人员赶前忙后,42岁的他已在此工作15年,他既是“院长”,也是“村长”,大小事务他都事必躬亲。

为了更好为麻风病康复者提供假肢维修与调试,以及功能锻炼的指导,周仕阳还特地到广州一家假肢厂学习了一个月,如今假肢有啥问题,他一般都能处理。

而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普硐医院,59岁的兴义市皮防站麻风病防治科科长王永红也在为此事忙碌。该院与朝阳医院类似,同样成立于1958年,也是麻风病医院。1984年,作为“麻二代”的王永红从卫校毕业后就到此工作,如今已快40年了,经他直接治愈的麻风病人有近600例,曾获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者最高荣誉“马海德奖”“全国麻风病防治突出贡献奖”“中国好医生”等表彰。

此次假肢装配项目,也正是王永红向上级提议申报后得以实施的。“麻风病康复者需要更换或修复的假肢已迫在眉睫。”王永红说,当地麻风病康复者假肢装配由省疾控中心使用麻风病防治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购买服务组织实施。此次黔西南州兴义市有12人装配15条假肢,另外有晴隆县、安龙县和兴仁市的4人各装配了一条假肢。除了集中装配,部分行动不便者则采取上门服务。

“从曾经跪在地上走路,到现在重新站立起来拥抱生活,我见证了太多麻风病康复者的新生。”王永红说,因为一直战斗在麻防一线,所以总想为麻风病康复者做点事情,即便明年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仍将“退而不休”,继续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贡献自己的有生之力。

筑牢“防治健康网”

曾经贵州省是全国麻风病高流行省,历史上全省各县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随着麻风病防治机构的建立健全,专业防治人员一代接一代地接续努力,逐步形成并完善麻风病综合防治措施,患病率逐步下降。

到2015年底,贵州首次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麻风病患病率降至1/10万以下),至今持续保持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状态。

特别是在每年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全省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安排下,开展形式多样病人慰问及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知晓率。

“2011年至2019年,我省逐步推进‘麻风病受累截肢者’安装假肢工作。假肢安装后,受累截肢者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其间也多次开展全省统一的假肢更换维修工作。”省疾控中心结防所麻风病防治科科长刘洁说,然随着时间的迁移,假肢出现损坏需要更换,且还有少数受累者截肢后尚未安装假肢。因此,省疾控中心今年重启麻风病畸残者假肢装配项目,目的是落实对麻风受累者的关爱,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能力。

根据省疾控中心收集、汇总县级防治机构上报的数据,今年已在全省11个县(市、区)现场装配假肢58套,当地的麻防医生均参与了本次装配。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通过早期发现和规范的治疗,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国家对麻风病人实行免费治疗,疗效显著,病人还可居家治疗。”省疾控中心结防所所长李进岚说,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消除传染源,减少畸残的发生,对于消除麻风病的危害至关重要。省疾控中心以及市州疾控协同各地综合性医院,强化医防结合,扎实开展麻风病症状监测和救治,做好麻风病人关心关爱,全力消除麻风病危害,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文中麻风病康复者皆为化名,图片由省疾控中心提供)

--> 2023-10-26 ——贵州省疾控中心积极推行麻风截肢者假肢装配项目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7762.html 1 站起来 拥抱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