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金秋时
荔波茂兰,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与茂兰毗邻,有着地缘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背靠背的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地均为连片的喀斯特原始森林,皆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仿若“同胞兄弟”,两地共同构成了当前全球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相存相依。
“头顶烈日,脚踏冰霜,健步巡逻在崎岖的山路上……”伴着一首气势高昂的歌曲,一支由黔桂两地共同组成的队伍穿行在茂兰和木论两个自然保护区之间,守卫着两地珍贵的自然资源。
这样的场景,是两地每隔两年进行的一次交接和联合巡逻活动。
2010年11月,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成联防协作机制,到现在已有13年。
茂兰与木论牵手,联合协作成效显著。据统计,双方联合巡护达1200多公里;联合开展公众宣教20余次;联合打击边界违法犯罪活动7次;联合开展“生态教育促进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主题研讨会”“自然保护区社区合作管理研究座谈会”“兰花资源、保育和繁殖栽培技术”培训班等专题学习培训。
“我们两地各自成立了联防及合作小组,负责协调联防及合作事宜。小组长由两区主要负责人担任。”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席会议由茂兰和木论保护区轮流举办,2016年对《茂兰—木论保护区联防协作框架协议书》进行了修改,实行两年一轮值,会议围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进行研讨。
黔桂两地联动形成了1+1>2的聚合效应。具体而言,两地合作内容包含了信息互通,及时互通动态信息。资源共管,共同做好资源管护工作。联合宣传,通过轮值,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叉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增强群众防火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携手预防和打击跨界犯罪,不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边保护区交界处发生影响较大的破坏案件,或在其他区域发生的破坏案件,破坏分子涉及到对方保护区时,由案件所在地的保护区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开展打击活动,另一方会予以积极配合,有效破解了两省交界地带管理难题。
近年来,两地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开展科研共享。一方有条件引进大型科研项目时,尽可能延伸到对方保护区,或者邀请对方人员参加;研究成果双方共享;互通本底资源及动态变化。
今年3月,两地还对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物种和垃圾进行清理,交流科研监测红外相机布置等经验,并围绕两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推动共同进步。
牵手13年来,茂兰和木论国家级保护区均没有发生火灾、偷盗、砍伐等刑事案件,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珍稀野生动物频现。
截至目前,在木论保护区内安装的120多台红外相机,拍摄到包括林麝、白颈长尾雉、长尾扩嘴鸟在内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近40种。而荔波保护区也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对14种珍稀物种开展长期监测,对23种珍稀植物定期监测,并为地面活动的野生动物建立了电子档案信息监测数据库,实现了智慧保护的全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