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遵义医科大学在若干学科领域努力追求卓越,与国内一流大学同台竞技,向世界高水平学科对标看齐,始终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实力。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成为贵州省第一家非省会城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力填补了贵州省区域博士研究生教育空白。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0—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均入围前50%。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大幅实现增比进位,其中,2个学科排名贵州第一。附属医院14个学科进入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前100位,连续3年全省排名第一。
提质进位彰显办学优势。2021年学校在全省高校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获“好”等次;在2022年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全省高校排名前3名。在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学校首次跻身排名前50%,排名全国第39位,连续四年排名贵州省医科类高校第一。附属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持续保持A+等级,连续2年获省级公立医院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第一”等次。
凝心聚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继续做好博士点的增列工作,继续做好获批博士单位和博士点后续建设工作,同时坚持以增博扩硕工作为核心,做好“增比进位”“提质培优”“合格评估”,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统筹推进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全力推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续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