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小山村的绿色蝶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通讯员 李安生 唐杰

“这里山清水秀,有清澈无污染的冷水水源,非常适合养殖优质鲟鱼。”看着池子里游来游去的小鲟鱼,镇远县氵舞阳镇沿河村鲟鱼养殖基地负责人许昆光脸上满是笑容。

沿河村,距离镇远古城不到10分钟车程,美丽的氵舞阳河穿村而过,963户村民沿河两岸而居。自古以来,村民以捕鱼为生。长江“十年禁渔”开展以来,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当地党委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引导村民们“洗脚上岸”,开始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

2022年,黔东南州天柱县鲟鱼养殖大户许昆光到镇远县调研,先后到涌溪、铁溪和沿河考察了水质、水位、流量、用地等情况,最终选择到沿河村建立冷水鱼养殖基地,主要养殖鲟鱼、三文鱼。

“为确保冷水鱼养殖项目早日投入生产,我们积极组织村干部、驻村干部和老党员做好土地流转、用工协调等工作。”沿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德伟说。

“目前,一期工程占地13亩,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达1500余万元,投放鲟鱼苗10余万尾、成鱼13.5万公斤。”许昆光介绍说,水产特种养殖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分3期分步推进实施,将依托镇远古城5A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建成集养殖、深加工、酒店和餐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冷水鱼养殖只是沿河村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该村坚持走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路线,生态观光旅游、精品水果、时令蔬菜、大棚瓜果、中药材等绿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走进沿河村板滩组,清澈的氵舞阳河水绕寨而过,河岸柳木掩映,郁郁葱葱,20余个露营帐篷排列其间,不少游客在此休闲度假。

“山清水秀,清风明月,鸟唱虫鸣,夜里与三五个好友在这河畔围炉夜话,吃着香嫩的烤串、喝着爽口的饮品,这就是诗和远方。”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女士兴奋地说。

“我们这里建有游泳池,还提供户外餐饮、烧烤工具和娱乐服务,游客们都非常喜欢,营业才短短2个多月时间,收益达5万余元。”沿河村板滩露营基地管理员代文军说道。

今年以来,氵舞阳镇聚焦 阳河沿岸山水资源,突出党建引领,将25个村(社区)组织起来,投入100万元成立集体经济公司,以沿河村板滩组为试点,将美丽乡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通过利益联结的方式,实现25个村(社区)抱团发展,解决了单个村(社区)经济发展人力、财力不足等问题,盘活了沿河沙滩林地资源,让原本毫无生机的河滩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滩”。

除了冷水鱼养殖和农文旅产业外,精品水果是沿河村的另一特色。由于离县城近,村民们大多以种植精品水果和蔬菜来增加经济收益,有桃子、李子、枇杷、樱桃、西瓜以及各种时令蔬菜,特别是接桃在当地小有名气,全村的种植面积达300余亩。

“接桃是通过嫁接技术种植的一种本地桃子品种,在沿河村种植历史悠久。与普通桃子相比,接桃果子更大,而且味道香甜、口感脆嫩。”村里的接桃种植大户王高忠说,今年的13亩接桃产量达2.2万公斤,产值11万元。

依托便利交通和绿水青山资源优势,沿河村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群众收入不断提升。“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6万元,从目前来看,今年的收入有所提升。”张德伟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沿河村将进一步守护好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2023-10-1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通讯员 李安生 唐杰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6744.html 1 小山村的绿色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