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陈景雄
因未能按约定给供货商付款,贵州某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被申请强制执行。但在白云区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查控措施后,发现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余额被他案冻结在前,通过执行被执行人的现金无法兑现胜诉权益。
怎么办?白云区人民法院通过“活封”生产设备和车辆方式,最大限度帮助债权人足额实现债权,提高了执行效率,扶持企业平稳度过“疗愈期”,盘活了企业。
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发挥人民法院执行职能作用,维护司法公信,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法院统一开展“贵在执行”专项执行行动,在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能动执行,既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助力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没想到能一次性收回500万余元欠款。”
“公司股权终于解冻,可以继续正常运转了,感谢法官。”
近日,在花溪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某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收到执行案款后,连表谢意。
这是贵阳市启动“贵在执行·暖企行动”专项执行行动以来,两级法院执行干警兵分多路奔赴执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一个生动场景。
专项执行行动期间,南明区法院以涉企业案件为重点,一体推进涉企业专项执行案件集中攻坚,根据案件情况适用各项强制措施,严厉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失信行为;云岩区法院远赴广州对被执行企业开展现场调查……
贵阳中院常务副院长吴莎介绍,该市两级法院从8月开始到2024年春季,将集中力量、集中执行,重点执结一批事关服务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六稳”“六保”的案件。
在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专项执行过程中,全省法院系统还坚决杜绝一“冻”了之。为此,各级法院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组织双方磋商,达成执行和解。
如考虑企业上市需求,在某企业申报财产、配合执行的情形下,法院给予宽限期,暂缓处置财产,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执行申请人权益。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放水养鱼”与建立供氧机制并举等护企良策,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全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秋日暖阳的温度,为贵阳市“强省会”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在执行各类案件中,贵阳市两级法院既要保障银行的胜诉权益兑现,也争取让企业可以稳健发展,实现维护公正的法律效果和呵护营商环境的社会效果相统一。
“账户的解冻与置换,成功解除了公司因财产保全引发的经营困境。”某工程类企业负责人介绍,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让公司不因诉讼陷入无法经营的困境。
2022年,贵阳市两级法院推行“事务集约、繁简分流”改革,相关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探索开展执源治理,逐步形成“立审执监访”一体化机制;常态化整治执行领域突出问题,完善执行制约监督机制7项。目前,贵阳市两级法院首次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34.59%,超过全国均值,让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全省法院系统将持续深化暖企、护企相关举措,加大执行力度,坚持用雷霆手段加大涉企业案件执行力度,坚持用重拳铁腕维护法院司法权威,坚持用真金白银实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全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民营企业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各级法院要依法加大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力度。对于双方当事人均为民营企业的,要准确把握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的度,严肃惩戒逃废债行为,积极促成当事人执行和解。
同时,要推进关联案件“一揽子”解决。比如涉同一民营企业的多个案件由不同法院管辖的,上级法院可按照执行工作“三统一”机制等要求,协调辖区法院尽可能“一揽子”解决问题;对于存在“三角债”的,积极协调涉案民营企业、国有平台公司、金融部门等,通过资源盘活、债务抵消等方式推进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