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珠海遵义村企结对助力农业机械化作业

金秋田野,稻谷飘香。走进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兴宝村朱阳台片区,青山脚下、房舍周围,到处都是金黄的水稻。

片区党支部书记张长礼驾驶着小型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高低错落的梯田里,机器轰鸣间,将一串串稻穗卷入“腹”中,随后“吐”出颗颗饱满的稻粒。来来回回间,粉碎的稻杆撒进田间……

“这是我们自己的收割机。比人力收割快多了,一亩田最多只要二十分钟。”一丘田块收割完毕,张长礼站在机器旁:“机器是珠海的一家公司帮助买的,操作简单,省工省时,才学了三个小时就熟练了。”

兴宝村朱阳台“稻+”种植示范基地共110余亩,由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领办,采取“1+1+N”党建引领发展模式,通过一名片区党支部书记领办一个基地、多名党员共同协助管理,辐射带动周边30余户共同种植水稻、辣椒等,实现村民与村财“双增收”。

“去年,是租别人的收割机收割,如今我们自己也有了,不光满足本村群众收割所需,还出租给别人,帮助更多群众减轻劳力,今天就有一台机器出租到了平模社区。”兴宝村镇派第一书记王贵说,今年得到珠遵协作村企结对项目的支持,由健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村级合作社捐赠10万元,购买2台小型履带式水稻收割机和肥料、种子等农用物资,提升了基地种植效益,还增收了村级集体经济。

在平模社区秦桥元村民组的稻田里,兴宝村村委会副主任邹翀正驾驶收割机穿梭在当地村民韦圣乾家的稻田里,来回一圈便将一袋稻谷送到田埂边。

“水田每亩250元,旱田每亩200元,我觉得这个租金还算便宜。”韦圣乾和几名帮忙的邻居忙来忙去,打包、运送、抬桥梯……他告诉笔者,他家今年一共种了4亩多水稻,往年靠人工收割,一般七八个人需要两天时间,今年租用兴宝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效益高多了,如果减除运机器的时间,半天就能全部割完。

三年来,珠海高新区在道真共实施村企结对项目33个。平模镇兴宝村合作社“稻+”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水稻收割和病虫害防治难题,既帮助群众实现了颗粒归仓、持续稳定增收,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据悉,兴宝村朱阳台“稻+”种植示范基地今年预计实现水稻产量11万斤,带动20余名脱贫劳动力人居增收8000元左右,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12万余元。 (韩波涛 韩克超 孙汛)

--> 2023-09-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5161.html 1 珠海遵义村企结对助力农业机械化作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