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公路管理段认真贯彻落实公路养护管理方针政策,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政治统领作用,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努力让历史融入风景,用文化扮靓公路,将辖区内G326线、G246线打造成一条特色鲜明的“廉洁文化路”,为推进路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聆听公路文化的历史回响
现G326线、G246线毕节至威宁段是川滇东路的一部分,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连接滇缅公路的交通干线之一,从毕节城区开始,一路翻山越岭,串起了七星关、赫章和威宁,将3个县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虽然毕威高速公路已开通多年,但G326线、G246线上依然车辆川流不息。在书写了中国抗战的英雄篇章,见证了新中国发展,承载了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之后,这条路在毕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铭记公路人的付出,毕节公路管理段聚焦公路主责主业,突出公路行业特色,深挖G326线、G246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G246线K670+400M处,打造廉洁文化地标之“行业文化驿站”。
在这里,可以看到冒着暴雨抢修道路的“全国劳动模范”赵德清的事迹,可以看到长期奋战在公路养护生产一线的“贵州省劳动模范”邹柏林的身影……一代又一代的公路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抛洒汗水,默默奉献,才有了毕节公路今天的美丽风景。
感悟红色文化的永恒魅力
驿站内,镌刻着先辈精神的石碑屹立,四周错落有致地排列着10多块红色文化展板,介绍了林青纪念馆、钱壮飞烈士陵园等毕节的红色文化遗址位置;回顾了红二、六军团在七星关区创建“黔大毕”革命根据地、中共贵州省地下党第一个党支部——毕节支部等的光辉历程;讲述了周素园、林青、秦天真等毕节党员的光荣故事……漫步其中,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史料回顾毕节的革命历程,还可以观赏风景,放松心情,缓解旅途的疲惫。
“红色文化驿站”所在的地方,原是公路扩建所遗留的弯道空地,不具备栽种条件。毕节公路管理段运来肥沃土壤,移栽树木,修建花池,规划停车位,铺设透水砖,让弃土场成了行人路途上的一个休憩处。
体味传统文化的时代声音
在G326线白家哨停车区的“正心亭”上,有两副对联:“人生有道正心方致远,政事如江廉水可流长”“但抛却名缰利锁,便方能立命安身”。
白家哨停车区位于G326线K605+900M处停车区,是毕节公路管理段在G326线上打造的廉洁文化地标之“道德文化驿站”。
毕节公路管理段因地制宜,不断完善驿站内的基础设施,将其建成了周边群众及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了进一步突出主题,毕节公路管理段不仅在驿站内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毕节旅游景点,还用漫画形式,生动展现廉洁文化和“新二十四孝”故事等内容。
毕节公路管理段以“七星工作法”拧紧责任链条,着力提升公路服务品质,持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擦亮“七星闪耀”党建品牌和“旿净润星”廉洁文化品牌,持续开展廉洁文化“进公路”工作。(韩贤普 毛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