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人民法院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创新将国家级非遗“嘎百福歌”融入诉前调解,在诉前调解“党委领导、多方联动、全民参与”大格局下,衍生孕育“非遗共传、嘎歌共唱、纠纷共调”特色模式,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助力乡村治理创新增效,调解出乡村和谐之美。
抓载体 树立现代化调解理念
“过了寒冬是立春,天气转暖万物生。重播良种谷满仓,重栽好茶扎深根。”吴仰久(化名)唱腔感慨,上前握住潘香朵(化名)的手,真诚地说:“老婆,我们不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
“藤缠树来树缠藤,草鞋要靠四股绳。凡事该朝远处看,齐心合力奔前程。”法官露出笑容,同样以“嘎百福歌”回应。
一起涉及彩礼退还的婚姻家庭纠纷,在悠扬的歌声中圆满调结,当事双方在法官及一众亲戚朋友的见证下重归于好,两家争论不休的彩礼纠纷随之冰雪消融,一起险些酿成两个家族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消弭无形。
据悉,今年2月15日,雷山法院成立嘎百福调解室,选聘有威望、善嘎歌、精调解的寨佬、乡贤、歌师等任“嘎百福调解员”,建大建强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载体效能,引导完善村民调解组织,树立现代化调解理念,激活基层自治能力,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实践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更易接受的调解路径,搭建好定分止争的“连心桥”。
抓合力 提升民族化调解能力
雷山法院抓住辖区民事矛盾纠纷大部分来自乡村的实际,针对相邻纠纷、红白理事、建房规划等与乡村群众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隐患,每月会同有关单位、部门开展联合走访排查工作。
认真落实“以歌释法、以歌明理、以歌促调”的工作理念,推广“嘎百福”调解模式,在人民调解员培训中增设“嘎百福歌”教学环节,将更多法律知识融入“嘎百福歌”,创造更适用于调解的新曲,激发调解员民族文化自信和化解矛盾内生动力,形成矛盾靠前化解、源头化解的共识与合力,同时通过共同传承非遗,有效提高群众自我化解、自我疏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真是太高兴了,唱了一辈子‘嘎百福歌’,没想到法院能来和我们一起传承苗族文化。”控拜村歌师窝奶九(苗名)激动地说。
“唱好唱和唱团结,唱美唱好唱和谐。有法院支持,唱完歌调好矛盾,再做个司法确认,大家的心里都更踏实了。”控拜村寨佬伯福杀(苗名)开心地说。
抓重心 擦亮特色化调解品牌
紧扣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大局工作,雷山法院借助“嘎百福”调解员“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歌为媒,以调为先,强化上下沟通、左右联动,在诉前调解一般民事纠纷基础上,重点化解涉传统村落、非遗、古树名木等环资类矛盾纠纷,为调解品牌加分赋能,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少数民族聚居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经验。
“在开展调解工作过程中,生硬地向群众阐述法条,看似权威,实则刻板。为此,我们依据《民法典》《环境保护法》《城乡规划法》《传统村落发展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针对性地编写‘嘎百福歌’。调解室成立半年来,编写涉传统村落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婚姻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方面的‘嘎百福歌’共28首,唱在解纷过程,利于调,唱在普法宣传,防于先,唱在茶后饭后,勤于传。”在运用“嘎百福歌”圆满调结一起传统村落建房引发的侵权纠纷后,该院“嘎百福”调解室常驻法官杨秀启说。